今年10月23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日子。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访问期间,中国领导人将同安倍举行会见会谈,就改善发展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双方还将举行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招待会和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官民论坛。
日本首相上一次访华是前首相野田佳彦在2011年12月25至26日进行的,当时即将迎来中日建交40周年纪念。随后,因日本政府非法“购岛”问题以及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使两国关系陷入长期的冰冷局面。7年相对于40年来讲,不能算是个短暂的时间。作为一衣带水的重要近邻,两国关系的改善对于地区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2日在发布日本首相访华消息时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改善势头持续加强。一段时间以来,中日之间高层交往和各领域交流日益增多。中方重视中日关系。为确保中日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认为,双方要遵循中日4个政治文件的原则精神,确认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双方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法律基础。中日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深化经贸合作不仅符合彼此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希望双方发挥互补优势,拓展在贸易投资、财政金融、创新和高技术等领域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欢迎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中方希望,安倍首相此访能够有助于提升两国政治互信,深化两国各领域务实交流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在重回正轨基础上取得新的发展。
安倍此次访华的目的、背景如何?中日两国准备进行哪些合作?双方在哪些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赵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作出了以下分析和预测。
“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出席中日韩首脑会议。10月下旬安倍首相即将访华,时隔7年中日首脑实现互访,今年又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双方都认识到了增强合作是有共同利益的,维护和平是双方追求的目标,支持全球化经济是双方共同的理想。”赵刚说,“但不可否认的是,中日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还存在分歧。”
安倍此访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中国有共同语言。一是中日双方要在经济方面有更大的合作,共度难关。面对全球化,中日双方在经济上有很大的共同点,在联手推进全球化问题上,有共同语言。二是,在维护东北亚和平方面有共同语言。三是,双方都希望扩大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圈的发言权。
安倍此访也有几个未定因素:一是对中国“一带一路”的支持未定,虽然日本官方一直说要支持“一带一路”,但是并未就是否加入进来作出过明确表态。日本暧昧地表示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但没有明确表态到底参与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加入亚投行,或者说具体地与中国在某一个第三方国家进行合作。“因此,安倍此访最有可能带来的礼物是在‘一带一路上’作出明确表态。”赵刚说。
二是对历史问题的明确表态未定。安倍在访华前的10月17日还向靖国神社供奉了被称为“真榊”的供品,说明他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没有进步。
三是对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未定。中国希望恢复到日本非法“购岛”之前状态,安倍不可能同意。双方在东海问题上能够保持积极磋商,但在南海问题上,中方则希望日方不要指手画脚。
赵刚认为,安倍对此次访华表现出积极的姿态目的有三。首先,安倍在国内第三次当选自民党总裁,对他来说是最后一届3年的任期。安倍对内来讲要修改宪法,此次访华希望说服中国在修宪问题上不要给日本太大的压力。同时也希望向中国解释,修宪不是要走军国主义道路,让中国接受他的观点。第二,希望通过中国对朝鲜有进一步的接触,并与其建立比较稳定的关系。第三,希望与中国搞好关系,在东北亚地区,包括俄罗斯在内,求得一个大范围的稳定环境。
以上3个目的明确,得益于安倍在国内政治地位比较稳定,因此对外也显示出更大的自信。安倍在未来执政3年中要做的3件事是:修宪,与朝鲜恢复正常关系,与俄罗斯交涉争取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问题的部分解决。除了朝鲜问题之外,其余两件事也是安倍外祖父岸信介想做但没做成的事情。
中日两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在经济方面有许多互补的地方,合作空间广阔。中国在技术上可以向日本学习很多东西,同时,中国市场也对日本充满吸引力。日本经历了10多年的经济不景气,希望能在中国打开市场。此次将有约500名日本商界领导人随同安倍访华,中日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值得期待。
中日两国在经济上、民间交流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上都有着很好的合作前景和基础。特别是民间交流,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时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安倍此次访华前,双方还确定了从中国新租借大熊猫的方案。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