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齐征)今天下午,由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中国青年报社承办的“皖约”安徽省研学旅游大型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青年报社举行。
“皖约”安徽研学旅游大型传播活动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青年工作和发展旅游业的相关精神,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将旅游业培育为重要支柱型产业的决定,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培育推广安徽研学游品牌的重要措施。
安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兼具南北风骨,融汇东西韵味,发展研学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今年,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开展了“研修安徽”主题营销活动,在充分梳理安徽省研学旅游资源脉络的基础上,发布了10条研修旅行精品线路产品。这些线路是安徽研学旅游的精华所在,也是“研修安徽”的“导航图”。
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巡视员许建民表示,此次与中国青年报社联手,举办“皖约”安徽研学旅游大型传播活动,力求最大限度扩大安徽研学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研修安徽”和“皖约”项目的落地实施、品牌建设,安徽将力争成为国内发展研学旅游的高地和样板。
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总编辑陈章乐表示,共青团是为党和国家事业育人的大学校,“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是中国青年报的办报宗旨,参与推动研学旅行是共青团系统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开拓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新天地的重要途径。“研学旅行的开展有助于青少年拓展视野、温润心灵、增强交往;有助于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更丰富、更深切地认识自然、认识国家、认识社会、认识时代,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使命;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0年前,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39年前,邓小平同志的黄山讲话开创了中国旅游业的新纪元。安徽省境内这些星罗棋布的优质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是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的最生动教材。安徽工程大学体验产业学院院长薛保红表示,安徽省作为全国研学旅行最早的试点省,形成了特有的“安徽经验”“合肥现象”和“黄山示范效应”,为全国开展研学旅行奠定了模式、基石。
10月18日至21日,在安徽省旅发委的主导下,中国青年报社组织来自全国部分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代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2所高校的大学生代表以及部分中央媒体,赴安徽,分别对皖北、皖中、皖南3条研学游经典线路,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收获颇丰。启动仪式上,不仅有实地考察者对安徽研学线路体会的分享,还进行了一次关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学游”话题的思想碰撞。
北京101中学教学处主任高建民老师参加了皖北线路“道源问道”的采风活动,亳州花戏楼、华祖庵、古井贡酒厂、寿县古城、八公山公园等研学资源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安徽省文化资源丰富,未来,研学发展空间激动人心”。
“魅力皖中”的研学之旅给清华大学的宋琨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围坐在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老人身边,听他讲述那段故事,实实在在浸入这个场景当中时,我感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颗种子,我们希望有更多机会与世界连接,激活我们心中的种子,使其慢慢长大,渐渐发芽。”宋琨说。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旅游学会副会长张辉认为,要发展好研学游,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大中小学的假期制度改革,“如果能缩短寒暑假,增加春秋假,就能给研学游的发展创造机会”。张辉说,在完善假期和健全安全保障体系的大前提下,未来5年内,研学游将释放出千亿元的消费潜力。“世界上80%的研学游都是依托景区发展的,我们的景区如何从服务于观光游向服务于研学游转变,改革势在必行。”张辉说。
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曾博伟认为,研学游的主体是青少年学生,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们要通过研学的方式,以文化人,用文化去感染年轻人。希望有更多孩子到祖国大地上去寻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