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涪气”群像: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有他们的力量

郑欣怡(南开大学)王佳珍(华东师范大学)陈昊(苏州大学)郭豪杰(山西师范大学)范妍君(西南民族大学)裴心语(湖南大学)李锦鑫(太原理工大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8月13日   05 版)

    “火凤凰”腾起来了!

    2012年11月28日,中国页岩气商业开发的第一串火苗蹿出焦石镇地面,这个重庆东北部的小镇沸腾了。这里海拔并不高,但绝对是中国页岩气的珠峰;这里面积并不大,却成为大国新能源战略的有力支撑。

    在这里,有一群鲜为人知的青年,他们在荒郊野外作业,用智慧和汗水为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加油。

    孟常亮: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地转

    孟常亮是一位打页岩气井的工程师,负责整个平台的技术指导。和许多石化工人一样,孟常亮也是石化子弟,从漫天风沙的甘肃戈壁到重庆的深山区,孟常亮的工作地点一直在变。今年3月起,他来到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焦页23号井进行作业已经4个月,几个月回一趟家是工作中的常事。

    远离城市,长期在野外工作,一个个孟常亮这样的石化人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加油,他们却很少享受到这样的美好,他们在大太阳底下吃饭,在大雨中作业。孟常亮每次回家邻居都说他晒黑了,说他总是那几件衣服,穿得“土”。亲戚朋友讨论的时尚话题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他的世界里,除了回家那十几天多做做饭、多干点家务活儿、多陪孩子玩玩,几乎都是钻井。

    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5点半就掌握了第一手数据,6点多开始日常工作,他像一个齿轮,一直严丝合缝地运转着。

    孟常亮有个徒弟,叫林玉杰,今年23岁,在钻井队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师徒二人非常相像,都可爱而腼腆。有人问徒弟:“看到师傅会有看到10年后自己的感觉吗?”他说,不想像师傅那样,他想要活出一个与师傅不一样的人生,他认为,新一代钻井工人在荒郊野外也能活得内心丰盈,精巧细致。

    郭强:在钻井架下背英语单词

    郭强,是一名页岩气钻井队的井架工,人们想象中的井架工肯定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又苦又累,是个“大老粗”,郭强的工作状态也差不多。

    郭强是个上进的人,工作几年后,他特别想当个副班长,结果事与愿违,他失败了,连自己眼里“最小”的官都没当上,这对他的打击很大。有一天晚上,他找到自己的“老铁”班长刘晓倒了苦水。

    两人面朝大山坐在地上,刘晓对郭强说:“你还很年轻,机会大把有,只要能克服惰性,更有责任心,定能成事!”

    道理是这么说,可怎么克服惰性,机会又在哪里呢?

    郭强换了个思路干活儿,虽然依然只是普通的工人,但事事从班长的角度思考和处理事情。突然有一天,集团通知有去沙特工作的机会,老班长觉得郭强的综合能力达到了水平,就推荐他去试试。

    出国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郭强觉得是个好机会,决定从零开始学英语。从日常交流的“thank you”,到钻井专业的“derrick man”,郭强每天努力地记背单词,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学习英语可能不是登天的难事,但对于每天在轰隆隆的工地上干活的郭强来说,需要面对很多困难,横下心来的他一直坚持着。

    好消息传来,郭强通过了选拔,争取到了去沙特工作的机会。“他现在留在沙特了,说起来我自己也挺欣慰的。”刘晓说。

    朱峰:做细数据找好油气

    朱峰是中国石化地震勘探分公司中一名野外数据处理的技术工人。2004年,朱峰来到中国石化工作,一干就是15年。在这15年中,朱峰做过炮点铺设的方案设计,确定过野外工作的点位,兜兜转转后跟随项目组做起了野外作业,加工处理野外收集回来的数据。

    目前手头的勘探项目,朱峰从4月初干到了7月中旬,每天都需要将野外传回来的数据导入特定软件中,等待软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数据错误点,进行纠正修改,再将处理好的数据传给下一位工作人员,最终叠加做出剖面图。

    为了精准找到油气,数据是不能出差错的。

    每天,朱峰早晨7点多起床;8点多坐到电脑前开始处理已收集好的数据;12点吃午饭,三荤一素;下午继续重复上午的工作,如果数据处理顺利,晚上8点到9点就可以回宿舍休息,如果工作量庞大,就要加班,深夜12点完工并不罕见。

    朱峰有两个儿子,大儿子8岁,正在上小学,休息在家的妻子照顾着两岁的小儿子。每年两个野外项目,一个项目需要离家3到4个月,不能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边成了朱峰心中的痛,“如果重新选择的话,肯定不跑野外了。”说是这么说,朱峰从来没耽误过工作。

    这几天,项目刚刚完工,他可以坐上大巴车回到四川德阳的家了,孩子念叨了许久去北京旅游,他想趁着这个假期带孩子实现这个愿望。15天的假期后,他又将奔赴下一个勘探项目。

    商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7岁的商越在涪陵页岩气的企业管理部工作,她和所有的年轻姑娘一样爱美,周末会宅在屋里追剧,有一大堆化妆品,上班前化半个小时的妆来迎接每天的生活。

    2018年,她从长江大学地质工程毕业,不想再做一个“油三代”,去杭州从事喜欢的互联网工作,在互联网公司里,加班和牺牲双休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守着西湖一个多月她都没进去过。

    后来,她考进了中国石化,重新做起了“油三代”。她知道工作地点远离城市,想要看场新上映的电影也需要花费1个小时的车程,去附近的涪陵城内,她也知道奉献和付出是这里的标签,她更知道为美好生活加上的油自己没有太多享受的机会,但她依然保持着让自己活得精致、过得精彩的心境。

    她没有那么多苦哈哈的故事,相反,为能沉浸在现在的工作生活环境中感到满意,她喜欢网上购物、喜欢用手机App背单词,空闲时间自学Excel为自己充电。她说,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周围同事都很好,生活中的仪式感也唤回了内心丰盈的世界。

    孟常亮、郭强、朱峰、商越……这些人组成了中国石化一直怀揣梦想、敢于担当、百折不回、矢志不渝的队伍。他们的名字就是脚印,一步步走在涪陵这片土地上。页岩气开采时奔涌而出的一团火,宛如永不熄灭的太阳,闪耀着他们的光芒。

郑欣怡(南开大学)王佳珍(华东师范大学)陈昊(苏州大学)郭豪杰(山西师范大学)范妍君(西南民族大学)裴心语(湖南大学)李锦鑫(太原理工大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8月13日 05 版

为地球穿“绣花针”的男人
“涪气”群像: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有他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