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重磅创新成果从国企工作室飞向创博会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2月23日   T02 版)

    这是一片聚合了创新与梦想的空间。作为各地各式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12月20日到2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创博会”)成为观察中国创新创业的万花筒。

    在1.65万平方米的创博会现场,一项项创新发明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工作室的成果,技术改进、方案设计层出不穷。“老人传帮带,年轻一代肯钻研,创新的活力才能越来越旺盛。”

    58岁的梁东平是长庆油田知名的“油井医生”。修井38年,对于油井的各种疑难杂症,他想点子、做试验,啃下不少“硬骨头”。

    一个小发明可以解决一个大问题。这次展出的“燕形滑块打捞矛系列工具”,是一个“很小的改进”,却解决了困扰梁东平已久的工作痛点,“一根油管近10米长,一口井里一般要下200多根连接的油管,一旦发生故障、断脱、腐蚀,就得立马打捞上来。”但在此前,打捞矛的效果并不好。在几处关键部件上,梁东平做了小小改动,加大滑块面积,但不影响矛的强度,加装引鞋适用不同井径打捞和破裂油管打捞的难题等,梁东平还给打捞矛加装弹簧撑杆,解决了水平段打捞油管的问题。

    “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有人用这句话形容油田工作之艰辛,梁东平也坦言,井况的问题太复杂了。针对这些复杂问题,近年来,长庆油田的小创新已达300多项,它们源于生产,始于实践。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匠心与创新在“传帮带”中传承,老专家开辟了前路,年轻人也在探索新途。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沙漠里,采气厂的天然气压缩机常常吸入大量灰尘和杂质,滤芯堵塞,导致生产设备损耗大、效率低。31岁的章惠龙想了个办法,他受人工除灰的启发,设计出机械除尘的方式,在中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张华的指导下,利用激振力和负压强吸技术深度清理,让滤芯的使用寿命从15天延长到两个月。

    如果留心观察,创新基因镶嵌在更小的“细胞”上。企业里的一个个人才工作室成为灵感“培养皿”,为青年创新成长之路铺路添码。

    工作室密集承载着创新项目落地生花。在中建二局、长庆油田、中国航天科技等企业展位前,人工湿地、海绵城市、北斗卫星、运载火箭VR体验……创新工作室的硕果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2017年成立的中建二局付洲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国内首家室外水务处理创新工作室,清华设计工程师、项目青年突击队、农民工安全环保督察队和工匠人才构成了这支朝气蓬勃的41人团队,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

    创博会的一隅,展示着他们在云南玉溪的“海绵城市”和人工湿地工程上的最新突破。“渗、滞、蓄、净、用、排”,通过技术创新,落到房顶的雨水在洪峰收集、低峰慢排,进入调蓄池进行初期污染处理,雨水得以再利用。负责人闵智昊说,解决透水混凝土强度与透水性的矛盾是工程的一大创新,同时透水铺装的多孔结构还能吸收噪音,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青年”与“工匠”并不是一对矛盾概念,事实上,二者正在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年轻化的工作室越来越多。中建二局华北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成立的6个青年创新工作室,目前已经探索了80多项新型施工工法,孕育了60项实用新型专利。

    要卫军第一次加入工作室时还是“小白”。2015年年末,他接手了中建二局华北公司的一个大工程,对1.89万平方米的厂房进行毫米级的地面平整优化。如此大面积的改造对要卫军来说是头一回,仅实验、专家论证就用了10个月的时间。经过研究分析,改良混凝土配比和钢纤维的添加可以实现超大面积地坪平衡与防裂控制,这一技术的成功落地受到业内高度赞许。就在今年12月,这个项目获得了2019年鲁班奖。

    35岁的他现在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团队,作为团队中最年长的“前辈”,他常对年轻成员说,在建筑行业,遇到挑战是常态,迎难而上才是最佳的应对姿态。

    这已经成为创新的常态,青年一代已经接过创新的接力棒。在创博会的青年创新创业论坛上,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就业创业处处长刘闵说,要更好地服务青年走在创新创业的前列,动员青年在建立新时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23日 T02 版

一线“小”岗位走出创新“大”工匠
校园“造物者”:“万物互联”有我一份
重磅创新成果从国企工作室飞向创博会
炫酷科技背后都是“大智慧”
中新天津生态城:为智慧城市建设“打样”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