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一边读文献一边筛信息 找回时间掌控感

加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21日   06 版)

    解决焦虑的最好方法,或许不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向后再去实践,而是立刻去做那件事,再摸索着往前走。

    ---------------

    2020年6月初,在忙着期末和课题论文的学期末尾,我曾细致地计划了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疫情趋于平稳,学校管控放松,不如早点返校准备毕业论文,同时找个线下实习,为即将到来的秋招各类考试面试做准备。

    即将转为毕业年级的我此前被无数前辈告知,虽然秋招是“金九银十”,但暑假才是毕业季的求职关键期。作为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我深知这个暑假待在家里很可能只剩一个结果:无限期地无效率拖延。毕竟,学校图书馆的学习氛围远比家里的书桌更催人上进。

    然而计划的脚步永远赶不上变化,6月疫情反弹,一切规划瞬间成空——所有学生停止返京返校,需要老老实实待着直到秋季开学。

    如此一来,计划需要重新准备,焦虑紧随其后。6月末,我的大脑开始为着各类选择与决定天人交战:论文实验进行不了可如何是好?是换个城市还是继续远程实习?一边实习一边搞论文,时间精力能否兼顾……问题一多,作决定的难度便呈指数级增长,让人“头秃”。

    从小到大,我似乎一直很喜欢计划被打破,更不擅长在大事上作决定。初中时,我在书桌前贴上一张时间计划表,把每天放学后的固定流程按照时间顺序布置好,时间精确到分。高中的我则专门准备了一本掌心大小的笔记本,把当天要写的作业设置完成时间,做完后逐一划去。这种对于时间的掌控感让我感到安全,一旦更改计划,我就会陷入焦虑,难以静心,效率低下。

    到如今,我又下意识想逃避。明明毕业论文的备选方案尚未定好,线下实习也无着落,我还是翻出了曾看过的电视剧和电影,和读过101遍的书籍,主动承包了家里的拖地任务,让自己“忙”起来。似乎只要空白的时间被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填满,就可以忘记时间在流逝,假装这个暑假和过去每年的暑假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也不存在毕业和求职的压力。

    但每当我无所事事地度过了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刷微信,看着朋友圈的大家分享实习经历和学术成果,自我安慰行为所建构的外壳被一寸寸击破,无力感慢慢渗入内里,脑海中一直有个声音在询问:你为什么不努力,你为什么要拖延,看吧,你已经在毕业和求职的道路上落后了一大截。

    彼时的我依旧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是因为同辈压力而焦虑,还是因为对未来尚且没有确定的方向而迷茫。身旁的父母时不时催促:“事业单位稳定,地位高,最适合女生。”“快点准备公务员考试,再不复习就晚了。”疫情影响下动荡的就业市场,稳定性变得格外稀缺,我第一次动摇了求职方向,疑惑自身定位是否正确,要不要遵循那句古老的名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在纠结、拖延和自我怀疑之间,暑假的时间逐渐流逝。7月中旬,许久不见的闺蜜从国外留学归来,我们绕着城市广场数着脚步聊天,惊觉目前困扰着彼此的,都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和忧心。

    我们找了一家咖啡店,问店员要了两张便签纸,把彼此所面临的困惑一一列出,再把各个选择的优劣性对照着参考讨论,还是难以找到可以顺利通向未来的最优解。在写下问题和梳理方向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即使原本的计划被打破、即将面临对未来方向的艰难选择,但最优解本身或许就不存在,如果根本就不去付出尝试和实践,如何知道那个决定是否合适?解决焦虑的最好方法,或许不是找到最合适的方向后再去实践,而是立刻去做那件事,再摸索着往前走。

    暑假过半,待在家的我逐渐找回了对于时间和生活的掌控感,开始一边阅读文献,尝试为论文无法做实验做准备;一边筛选合适的求职信息,不断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焦虑依旧存在,但我似乎适应了它的常态化,毕竟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与其躺着,不如行动起来吧。

加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8月21日 06 版

2020暑假,你怎么过的
教了三个月心理咨询课 我看到曾经的自己
一边读文献一边筛信息 找回时间掌控感
在书中我走了很远的路
异地恋前夕 我和女友漫游漓江
上午享受独居 下午为妈妈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