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 08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上一版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南疆贫困青年 奋斗改变命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雪迎 张均斌 见习记者 李若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9月30日   08 版)

    墨玉县树上老菌菌业有限公司,27岁的工人帕提古丽·麦麦提明正在采摘香菇。

    洛浦县利田香农食品公司屠宰厂,已经买上小汽车的青年员工。

    艳阳照在30岁的吾尼且木·吐尔逊脸上,刺得她把眼眯缝起来,9月正是金灿灿的万寿菊收获的季节,她站在新疆和田晨光生物有限公司宽阔的发酵池边,费力地将一麻袋万寿菊抖落在池中。身后的两辆电动三轮车里还有17个麻袋,近300公斤。这些她一家人足足摘了3天。这一天,她将有255元的收入。

    吾尼且木·吐尔逊是于田县托尕艾日克乡亚喀兰干村村民,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兔子养殖厂月工资2500元的工人,还是3亩万寿菊地的主人。开水泥罐车的丈夫从正在修建的和田至若羌铁路线寻到了机会,月收入7000元。这条出疆的大通道,结束了洛浦、策勒、于田、民丰、且末等5个县不通火车的历史,和田人出疆不必绕行乌鲁木齐,路程将缩短1000多公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总人口253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41万人,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迈入2020年,贫困发生率已从2013年底的37.43%下降至4.09%,但仍有策勒县、洛浦县、墨玉县、于田县、皮山县五个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占新疆未摘帽贫困县的一半。目前,和田地区5县正在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最后总攻。

    “绝不让孩子们重复我的路”

    在发酵池旁边,刚刚排队卸完万寿菊的农民吾加拜杜拉·伊斯马依力回忆起过去的苦日子:上学时因为买不起一本书,妈妈卖了一头小羊羔;因为穷,两只脚只能穿不一样的鞋。

    “现在的年轻人太幸福了,我的3个孩子在读高中、大学,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享受15年免费教育,儿子在新疆医科大学上学每年还有补贴。”吾加拜杜拉·伊斯马依力说。

    以墨玉县为例,2017年以来,墨玉县委、县政府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力度,通过争取各类援疆资金、县财政配套、社会乐捐等,共计投入20.05亿元,用于学校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图书配备,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该县参加高考和录取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高考录取人数是2015年的5.6倍。

    高考录取人数增长的背后是农民对教育观念的改变。让孩子读到初中毕业曾是这里大多数家长的目标。策勒县小康新区民航新村农民古丽齐曼·努日初中毕业后被喀什艺术学校录取,却遭到父母的拒绝,一是因为家里穷,二是觉得“上学无用”。

    31岁的古丽齐曼说,“绝不让孩子们重复我的路,我要培养儿女读大学。”异地扶贫搬迁到小康新区后,她先是在县城的服装店打工,月收入2000元,她和丈夫两人2019年全年收入达到6万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去年年底,她决定创业,村里为她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开了一家儿童服装店,如今夫妻俩月入8000元。

    23岁的麦麦提阿卜杜拉·艾山是墨玉县扎瓦镇兰干村人,4年前,他远赴吉林省卖烤羊肉串。今年5月,麦麦提阿卜杜拉决定回乡,他在新疆美比特集团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1个半月后被提升为调理二部车间主任,月工资3000元。

    麦麦提阿卜杜拉说,现在的墨玉城乡和4年前是天壤之别,“以前,年轻人都待在村里,贪玩不愿干活,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钱,或者打一天零工花三天钱,没钱了才找活干,更别提未来的规划了!”

    “可现在,村里几乎没有闲人,人人都在努力地劳动赚钱,想摘掉贫困户帽子。我的邻居阿布来提·阿力木江曾连电动车都买不起,在一家制药厂上班后,不仅买了一辆小汽车,还准备开一家维吾尔医药的店铺。”麦麦提阿卜杜拉想搞清楚青年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儿时的玩伴告诉他,“周围人都就业了,我也要开始行动,赚钱养家。”

    观念转变的背后是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成为和田地区脱贫攻坚的最佳出路。

    和田干旱少雨,这反而成了发展多样化禽畜养殖的优势。当地大力发展驴、多胎肉羊、商品兔等产业,带动45.81万人持续增收,贫困户现金收益达18.32亿元。两年间,和田建设了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家、总量达到133家,成立了3000多家农民合作社。

    “只要努力,梦想会一步步实现”

    被改变的还有“放羊娃”木塔力甫·托合提肉孜。2018年10月来到津垦牧业之前,策勒县希吾勒乡奥居鲁克村24岁的木塔力甫的主要工作是放羊,3亩地里的麦子玉米是一家5口的口粮,家里人均年收入3000元,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开始,保安木塔力甫的月工资是1500元,羡慕其他工种收入高,他下班后开始悄悄跟着师傅学习水电维修,6个月后,木塔力甫成功转型为维修工,月工资增长了1000元。

    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激发了“放羊娃”的野心,他不满足于现状,学了公司的现代养殖技术后,他托管了100只多胎肉羊,目前已经存了5万元,计划明年辞职创业,开一间修理厂。

    劳动密集型企业已成为和田地区贫困户就业的最佳通道。

    26岁的固拉合玛镇吾守吾斯塘村农民米日古丽·艾沙来到策勒县一家纺织企业已有9个月了,因为勤奋好学,只干了两个月挡车工,就提升为库管。

    干库管得懂计算机,才能为疆内外客户发货,初中学历的米日古丽连电脑的开关机都不知道,她当场急哭了。

    她花了3个月时间学会拼音打字,在公司站稳了脚跟。现在,从外表看,身着灰色套装、脚踩高跟鞋、妆容得体的木日古丽已经俨然是个白领了。“我家里有三个人吃低保。只要努力赚钱,就可以摆脱贫困了。”米日古丽说。

    23岁的阿曼尼萨·阿卜杜卡迪尔是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光明村人,看到邻居都到新成立的菌业公司工作,她也动了心。来公司前,她已经一年没有买新衣服了。

    第一个月工资到手后,她体会到不向父母和丈夫伸手要钱的快乐,想着下个月还有固定工资,就大胆地花光了所有的钱买平时不敢买的衣服、鞋子。

    5个月后,阿曼尼萨成长为月工资3000元的质检员,梦想也更提高了一步,“工作让我更加自信,我的新目标是开汽车、建大房子!”“只要努力,梦想会一步步实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雪迎 张均斌 见习记者 李若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9月30日 08 版

一场跨越2000公里的引水
南疆贫困青年 奋斗改变命运
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心灵视窗
东西部帮扶的贵州样本:为这片土地播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