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南京无锡上演双城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0月30日   06 版)

    近日,由无锡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职能部门、媒体记者和专家学者组成的无锡市“智汇长三角 科创太湖湾”全媒体新闻行动调研采访团的第三站来到南京,开始他们在南京的科技创新发展经验学习之旅。

    无锡和南京,是江苏省内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2014年前的20多年里,无锡一直是南京赶超的目标。1992年,借改革“东风”,苏南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无锡当年经济总量就超过了南京,在此后的22年里,无锡GDP一直是江苏省第二名,而作为省会的南京则屈居第三。“超过无锡”,一直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大目标。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多年的粗犷式发展带来严重环境问题,无锡不得不开始转型。南京则乘势而上,在2014年超过无锡,坐稳省内第二的位置。

    科创成为发展共识

    9月4日,无锡市发布《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将在长约108公里、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的太湖湾区域,打造一条科技创新带。

    科创之城南京早在2017年就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号工程。近3年来,南京新年第一会、市委一号文件都提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今年,无锡也提出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目标。

    显然,科技创新已成为南京、无锡两市的共识,也成为两市再次竞争的焦点。

    10月23日,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工作会上提出,要把太湖科创带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无锡市市长杜小刚则多次强调,科技创新要成为城市快速崛起、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而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和市长韩立明几乎每周都要过问科创高地江北新区的建设进度。

    根据科技部最新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报告,南京名列第四位;在2020年《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名列第八位。

    不过,看似落后一步的无锡实则底气十足:人口比南京少180万,人均GDP全国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多年全省第一;院士工作站164家,居全省第一;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位居全省第一,还有运算能力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和创下世界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的蛟龙号;一直领跑全国的物联网产业。

    有竞争才能发展

    调研团在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长三角8个城市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调研采访活动,他们此行的3个目标是:学习、交流、宣传。

    每到一个城市,无锡都要先重点介绍太湖湾科创带产业定位,以及培育的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南京的产业重点是人工智能、区块链、芯片研发、增材制造等,双方的科创产业定位高度重合。其间,南京也推荐了环保、新材料两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紫金山实验室、江北新区等科创重地。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何让城市之间避免成为竞争对手,而成为合作伙伴呢?10月20日,双方在南京华山饭店召开座谈会时,无锡调研团一名媒体记者的发问将交流座谈会推向了高潮。

    “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是无法避免的。”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瑕回应说,各地都要重视培养本土企业,要公平竞争,错位发展。”

    坐在南京团队一方,无锡特邀的专家——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仲俊伟接过话头:“改革开放40年就是经济竞争发展的过程,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首先是竞争,竞争需要支持,一体化是市场一体化、政策一体化,在开放、公平、公正的环境内竞争,但要防止科创企业到处申报项目,只拿钱不发展。”

    南京市科技局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司马力认为,要尊重人才资源和企业正常流动,地方政府在孵化企业过程中可以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黏性。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调研采访团走访位于南京江宁高新区的两家高科技企业时发现,一个企业,就像一家研究所,研发成果、技术专利始终位于企业展厅长廊的“C位”。

    仲伟俊表示,无锡产业基础雄厚,建设太湖湾科创带,也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他鼓励无锡通过产学研合作,用好科创带沿线科教资源,进一步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收获发展效益,“让企业提技术需求、教授上门解决”。

    调研中,无锡对南京培育高新企业、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工作机制很感兴趣。调研团了解到,南京市在科创方面把厚植“科创森林”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企业库,助推存量科技型企业“小升高”“高升规”,以占股份、推进产业链等方式助推企业发展。

    10月21日,无锡市调研采访团在南京为期两天的调研采访结束,双方完成了一场各有收获、相对满意的对话。一场“持久战”才刚刚开幕,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无锡和南京谁能胜出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0月30日 06 版

成都创交会:“城市机会清单”聚合创新驱动力
南京无锡上演双城记
深圳出台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保护未成年人
北京市将于11月全面启用冷链追溯平台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国际化办学新名片
苏州相城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亮出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