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从不会靠等待而来,必然是在反思、思考、抉择、变革、行动、奋斗的过程中获得。”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近日主持第四届会稽山讲坛暨第十二届文化中国讲坛时历数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几次劫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使清朝的皇室不得不仓皇逃离北京,一路向西。那是120年前这个国度的一次大劫。在劫难中,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个国度的未来。11年后,辛亥革命爆发。12年后,清帝退位。这是这个国度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生机。
1960年,这个国度正经历着另一个劫——吃饭问题。连续3年的饥饿,让决策者和民众都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填饱肚子。18年后,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而土地承包恰恰要解决的就是“民以食为天”的粮食问题。
一转眼又过去了60年,又一个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类面临极大的挑战,中国首当其冲。如何做好防控?如何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传染病的预防能力?如何实现民众的心理康复?如何能历劫而生,在危难中把握机会?
“历劫而生”正是第四届会稽山讲坛暨第十二届文化中国讲坛的主题。10月18日,文化中国讲坛在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大香林·兜率天景区举办。该讲坛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北京横山书院共同主办,绍兴市柯桥区旅发集团有限公司、稽山书院承办。文化大家、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雅聚位于龙华寺内的稽山书院,共话疫情时期的人文与科学。
主办方希望专家学者的演讲为“历劫而生”这四个字赋予更丰厚的意蕴,也让现场观众对于从劫难中奋起有更充足的信心,更强烈的共识,同时把信心和共识推广散播出去,产生更大的正能量。
中共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表示,本届讲坛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共同探讨人文与科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更好地寻求人文与科学的融合之道。
天津市文联主席、南开大学南开讲席教授、北京横山书院院长陈洪是文化中国讲坛的发起人之一。他在现场分享说,60年前的历史剧《胆剑篇》给自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胆剑篇》取材于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的越国正是如今的绍兴一带。“勾践的这种精神,以艺术化的文字表现出来,就是会稽山的精神,是浙江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一种坚韧,一种奋斗,一种担当,一种在劫难中重新奋起的精神。”陈洪说,我们要历劫而生,要有大慈悲的胸怀和大勇气的胆略。
“磨难是人类社会的成长基因。”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李焯芬表示,人类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不断发展,这些灾难给予了人类重大启示——地球是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可地球与大自然时而会“开个玩笑”,出现天灾。回顾历史,每次灾难或瘟疫过后,人类历劫而生,吃一堑,长一智。“面对灾难和逆境时,除了抗疫、减灾、防灾工作外,还有个让人‘安心’的需求,就是让人们能够更坦然地面对逆境。而如何让身处劫难和逆境之人‘安心’,可借鉴东方文明中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智慧,学会活在当下,专心做好应做的事。面对逆境,洞悉原因,坦然面对问题,设法解决问题。”
王阳明曾在稽山书院阐述“致良知”之学。在本届讲坛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文化中国讲坛发起人之一叶小文表示,王阳明讲了一辈子心学,一个“心”字,皆是确立、凝聚、强大、坚韧内心之定力。“在当下百年大变局遇上百年大流疫之时,我们应当从中汲取智慧,‘欲事立,须是心立’,以强大定力为基,应势而为,顺势而动,在危机中寻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以人文化天下,靠科学谋生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跟病魔斗争,在前线筑起守望相助的防护网。今年的讲坛也迎来了几位从事医务工作的嘉宾,共同探讨疾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疫情时期的心理疏导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徐建国从事疾病防控工作多年。在由白岩松主持的稽山释疫环节,徐建国说:“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更要讲国家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认真执行基本的防控政策。国家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人民群众非常愿意配合,才会在疫情防控上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今年前后3次赴武汉,指导当地开展疫情后的心理疏导工作,几乎跑遍了武汉的医院。如今,他的团队还在武汉,帮助解决患者遗留的心理问题。陆林呼吁大家多关爱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患者家属,同时也关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平稳心态,适量运动,平衡饮食,健康生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说:“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医疗卫生的理念,使得医疗卫生的中心从治病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那么就要求医疗机构构建一个涵盖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管理、临终关怀这样一个全链条、全方位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在整个健康医疗服务中要高度重视预防。通过科学的方法以及全民健康教育等疾病预防措施的实施来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认为,面对疫情,必须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依靠科学的技巧和方法,调动积极心理的力量。他建议把积极心理的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方法,比如向人展示出有感染力的笑脸;通过照顾自己的身体、运动、深呼吸等行动,产生积极情绪;积极沟通、倾听,具有同理心;有慧眼禅心,用心欣赏、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等。
灵秀山水与厚重人文辉映,人文与科学在交流碰撞中迸发着思想的火花。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教授湛如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辞,他希望,大家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慈悲的心、回报社会的心。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大家能增加一些面对生活、面对当下、迎接美好未来的启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