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徐建国担任国家卫健委“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率先判断出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为疫情控制赢得了时间。
10月18日,在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柯桥区人民政府、北京横山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会稽山讲坛暨第十二届文化中国讲坛上,徐建国表示,应该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相处的准备。这是因为,首先,国外疫情趋势难以预测,“据南开大学黄森忠教授的预测模型估计,目前入境航班的每1万名入境乘客中,大概会有20人左右携带新冠病毒,潜在风险很高,因此我国防范疫情境外输入的压力仍然很大。”此外,由于国内最初出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时间到现在还不满一年,“不排除新冠病毒可能已经适应了人类,存在于人群中,在适宜的时候,可能会再次传染。”徐建国说,“虽然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但这很符合低致病性冠状病毒的特征。”因此,除了防范境外输入风险,还需要密切关注新冠病毒是否会在我国境内死灰复燃。像SARS病毒这种出现后很快消失的病毒,在病毒传播中是小概率事件。
徐建国总结新冠病毒特点时说,新冠病毒是具有流感病毒特点的冠状病毒,感染此种病毒后,症状比流感重,但它在流行强度、速度和范围方面与流感相同。在传播范围上,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分别在29个和27个国家与地区传播,2009年,H1N1甲流病毒传播的国家和地区有214个,而此次新冠病毒传播的国家和地区有220个(截至11月16日)。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非常像流感病毒,复制速度比流感病毒慢一点儿,但是比SARS和MERS病毒都要快。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生存力很强,在塑料、玻璃、布料等物体表面存活时间都要超过流感病毒。此外,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非常高,远远高于SARS和MERS。徐建国认为,“上述这些特点造成了新冠病毒跟我们所有认识的冠状物病毒都不一样。新冠病毒为何会体现出流感病毒的特征?这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很难控制好新冠病毒。”
对待疫苗需要积极、科学、谨慎
在新冠病毒传染力强,又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据了解,当前我国新冠灭活疫苗研发正处在全力冲刺阶段,在Ⅲ期临床试验取得可接受的安全性和保护率数据以后,经审评获批就可以上市。徐建国告诉与会者,总体来说,疫苗是防止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新冠病毒来说更是如此。在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不可掉以轻心。徐建国介绍说,就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而言,我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值得骄傲的地方。他认为,只有Ⅲ期临床数据出来后,才可精确设计疫苗如何使用,预测效果如何。在此之前,都需要谨慎,对新冠疫苗“积极推进,谨慎实施”。“好消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国产疫苗已经注射近20万支,接受注射人群全部为出国人员,目前并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疫苗对控制一部分传染病非常有效。但即使如此,用疫苗消灭这些传染病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天花疫苗在1796年研发出来,且是一次接种,终身免疫,但直到200余年后,全世界才彻底控制了天花病毒。
人类必须学会处理好与微生物的关系
徐建国在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工作40余年,担任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一直从事发现新的病原体的研究工作,发现和命名了50余种新的细菌和一些病毒,以及一些发生了变异的、在我国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病原菌。2008年,他把自己的实验室改名为“新病原室”。他说,我们的世界是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来到这个世界比人类要早得多。世界上可能存在的细菌种类估计有10的12次方之多(1万亿种左右),人类只发现和命名了1.4万余种。也就是说,人类发现的细菌的种类只有亿分之一。“人类必须学会处理好与微生物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与动物、环境、微生物的关系,就会发生传染病。人类会永远面临着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徐建国告诉我们,预防控制新发传染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吃野生动物”。他在对病原体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存在传播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在对旱獭、鼠兔、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进行研究后,徐建国院士团队发现,每一种野生动物至少携带40-50种可以致病的微生物。
“一些细菌是野生动物生活所必须的,但对人类来说,却是病原体,可引发严重传染病。”徐建国说,“譬如青藏高原的秃鹫。秃鹫是猛禽,以动物死尸为主要食物。秃鹫的粪便中含有大量产气荚膜梭菌,可高达肠道菌群的70%。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芽孢。产气荚膜梭菌芽孢可在地下长埋存活10年以上。产气荚膜梭菌产生透明质酸酶等,可消化动物死尸,为秃鹫提供营养。所以说,产气荚膜梭菌是秃鹫生存所必需的。可是,秃鹫通过粪便等排泄大量的产气荚膜梭菌,污染了土壤等环境。如果人的皮肤有破损,就很容易被感染,产生气性坏疽、食物中毒等。所以说,食用野生动物是有传染病风险的。”
除了“不吃野生动物”,人类还应该注重保护自己,保持健康。徐建国的建议是,“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戴口罩”。
徐建国说,我们聪明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要“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开水”和“熟食”通过加热,可把病原微生物杀死。勤洗手也可把病原微生物洗掉。这三个好习惯,让中华民族在不知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以前,预防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现在,新冠病毒又带来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在“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的基础上,再加上“戴口罩”的好习惯。“戴口罩好处很多。冬天呼吸道传染病增多,在冬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范新冠病毒,还可以防止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值得推广。”
徐建国认为,我们应该主动防御新发传染病,最好能够避免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为此,需要开展反向病原学研究,“先大量分离、研究新的微生物,找出那些未来可能会引起新发传染病的微生物,提前研究,做好技术储备,防患于未然。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可能找到方法,预防人类发生重大新发传染病,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