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国新办发布会解读中国探月热点问题

月球样品将面向公众展示 载人登月先攻关再论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18日   03 版)

    12月17日,在23个日夜的等待之后,嫦娥五号终于平安回家。随之而来的,还有公众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嫦娥五号任务究竟有何意义,从月球带回的样品长什么样,公众能否看到,中国是否会与世界共享,此次任务之后,中国什么时候开展载人登月计划?国新办今天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发布会,解答有关问题。

    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个“中国首次”

    说起嫦娥五号的意义,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吴艳华说,这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过去的23个日夜,嫦娥五号完成了1次对接、6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5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环环相连、丝丝入扣。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来自月球上一个名叫“风暴洋”的地方。为什么选择在此地“挖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选择此地的一个原因是基于工程的可实现性,包括安全降落地形地貌方面的因素,还包括能源供给的光照条件、热控条件、通信因素、测控因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考虑取回样品和原地探测的科学价值因素。”李春来说,俄罗斯和美国在月球上的9个采样点,都在月球纬度30度的范围,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维度43度的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作出很多科研贡献。

    普通人能否见到最新珍贵月壤

    这些来自月球风暴洋的样品如此珍贵,将会放在哪里?吴艳华说,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是月球样品的主要存储地点。此外,作为一种容灾备份,还有一部分样品将储存在湖南韶山,以告慰毛主席,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实现了。

    普通人能否见到珍贵的月壤?吴艳华介绍,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将有3类用途:第一类,进行科学研究,这是最主要的目的;第二类,为了能早一点与公众见面,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用于科普教育;第三类,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与有关国家的科学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

    李春来说,科学家会在实验室对月球样品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其结构构造、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物特点和地质演化方面,希望能够深化人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

    月球样品得之不易,中国会不会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共享?吴艳华说,外空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政府愿意与国际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以及进行有关探测数据的科学分析。

    吴艳华同时表示,遗憾的是,此前,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法案,限制美国NASA在内的官方机构与中国航天往来,所以能否合作,主要看美国的政策。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同美方相关单位科学家工程师开展真诚友好的合作。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明透露,近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同行表示对嫦娥五号非常关注,纷纷给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政府相关机构发来贺电,提出了共同开展研究的意愿,“我们也非常欢迎”。

    许洪亮说,中国国家航天局与40多个国家签订了140多份合作协议,并且深度参与了18个国际组织的相关工作。

    “绕、落、回”之后是“勘、建、用”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地球,人们对载人登月充满了遐想。我国是否已经有明确的载人登月计划?吴艳华说,按照目前我国政府的初步意向,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等近地轨道的空间站建成,再规划论证是否要载人登月。他同时表示,未来即便论证载人登月,我国政府的目的也不同于当年美国的载人登月——当时美国和苏联搞星球大战,是以“谁先上”“上得多”为主要目的。而中国的载人登月一定是服务于科研,服务于探索未知。

    “目前我国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来载人返回的必要技术。这些技术通过验证,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础。”吴艳华说。

    除了载人登月,也有人对载人太空旅游充满向往。未来中国能不能搞载人旅游?吴艳华说:“我个人认为,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耗资很昂贵,现阶段还是要以服务于探测、服务于科学为首要”。

    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下一步该怎么走,未来的星际探测怎么做?吴艳华给出了3个字的答案——“勘、建、用”。他解释,“勘”就是勘察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地质环境及人类关注的各种辐射等,这是我国探索的最主要目的;“建”就是要建设,形成一定的基础设施能力,比如嫦娥四号的鹊桥卫星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月地测控通信能力;“用”主要是指有关地外资源能不能供人类利用和开发,世界各国应该是围绕这个目的开展星际探测活动。

    吴艳华表示,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中;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及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本报北京12月17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18日 03 版

国新办发布会解读中国探月热点问题
珍惜大学时光 坚定理想信念
2020中国平安“励志计划”总决赛落幕
贵阳云岩区党建搭桥共建青企之家
当好中欧班列的“火车头”
遵义汇川脱贫攻坚跑出“加速度”
南京货运中心海铁联运运量同比翻番
太极拳申遗成功
国民小吃养成记
全国首个税报合作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