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首创“2+2”结对关爱机制

团镇江市委为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

通讯员 缪金杰 李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12月25日   01 版)

    “我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了!”小曜看到自己的“梦想小屋”时高兴地喊道。

    小曜是镇江市丹徒区一名初二学生,年年都是全年级第一,更在校内外举办的比赛中频频获奖。很难想象,一堆废弃杂物和一张二手书桌,组成了他的“书房”。14岁的他甚至和奶奶住在一间卧室,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

    自今年11月起,团镇江市委在团江苏省委的统一部署下,针对困境青少年居住条件简陋、生活设施缺乏状况,进行规划、设计、装修,配备必要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建成“梦想小屋”。小曜被选为该项目重点帮扶对象,现在,那间杂物房经过重新装饰,可以让小曜舒适独立地学习生活。

    “梦想小屋”建设是团镇江市委落实“小书桌伴成长”公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首创“2+2”结对帮扶机制,即整合“市区31个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团委书记”+“长期从事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专业社会组织和高校志愿者团队”,通过政府链接资源购买服务、社会组织以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主导承接服务、专业社工带动志愿者以项目形式开展服务,对市区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兜底保障、个案跟踪帮扶、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保护服务。

    在换位思考中蹚出新路子

    围绕“落地”进行工作设计,团镇江市委锚定“事实孤儿”+准“事实孤儿”两个群体,依托“联青服务站”建设,引导180余名各级团干部深入基层,实现团干部全员下沉、团组织全面共建、困境儿童全息摸排、各类资源全域覆盖、事实孤儿全时帮扶。

    父亲劳教、母亲改嫁,家住镇江市润州区的璐璐,一直跟随姑姑居住。每次一听到“事实孤儿认定”几个字,敏感的姑姑就觉得“丢脸、不可靠”,将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对此,区团干部通过和帮扶家庭交朋友、助生活,逐渐建立信任关系,再根据他们的需求开展一对一牵手关爱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这些举措对孩子的正面影响,主动提出认定申请。

    包括璐璐在内,团镇江市委联合市民政局先后帮助市区17名“遗漏”儿童完成民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

    在切实摸排出群体准确数量的基础上,由专业社会组织对事实孤儿进行入户评估,提供介入服务,志愿者团队根据专业社会组织和乡镇(街道)团委书记的引导,设置一户一策一方案。

    团镇江市委采用“众筹+基金”模式拓展团外资源,形成公益基金与众筹资金叠加,今年共募集资金150余万元。

    让专业的人做好专业事

    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小羽曾经很烦恼。父母聋哑,爷爷奶奶年老有病,家庭经济困难,还要每月从救济金中拿出500元让他参加数学补习班,但收效甚微。

    进入暑托班后,在老师的辅导下,他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通过拓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前预习提升课堂效率。现在的小羽学习信心倍增。

    从困境儿童的真正需要出发,团镇江市委探索构建了政府社会公益项目+青年社会组织联动、社会工作专家督导+青少年专业社工联动、地方团组织+青年志愿者联动的工作机制,创新开办“童享阳光·相伴成长”爱心暑托班。

    该暑托班开设7个市级示范班和7个县区班,交由江苏大学法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系的社工专家督导团进行课程设计、理论实务咨询和督导,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非遗文化传承、自护知识等34名老师,联合江苏大学法学院按照2∶1的比例为每个班级配备志愿者,给全市334名困境儿童提供为期14天的“一站式”教育、活动和托管服务。

    来自童乐乐公益服务中心的阙春萍,负责为暑托班镇江市京口区示范班的18名困境儿童提供服务。面对有严重行为偏差的学员,她依据问题家庭背景调查和预估分析,制订短、中、长期3个阶段的目标服务措施,并将有共同成长背景、相似问题的学员编入同一小组,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小组活动。

    看到孩子们的转变,暑托班项目总督导、江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于晓琪欣慰地表示:“将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与整个项目精准结合,才能真正为他们带去成长正能量。”

    坚持团内推动与基层参与共发力

    此外,团镇江市委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着眼街道(乡镇)这一基本单位,力争通过本土化力量培育,开展独具特色的“自选动作”。

    世业镇地处江心小岛,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镇上只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资源匮乏。

    去年,在团丹徒区委的协调帮扶下,世业镇东大坝村村委会将原本的仓库改造成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每天下午4点,村里的30多名困境儿童都会准时来上课,他们是村里人眼中的“笨小孩”。经过一年多的课业辅导,孩子们的成绩普遍得到提高,有些还考进了班级前十名。

    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殷黄娇是辅导站专职老师,她认为这些孩子由于家庭情况心思敏感,需要长期对症下药,“可惜站里平时只有3名老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孩子”。

    为此,团镇江市委按照与乡镇街道团委书记的结对方案,对接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将大学生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志愿者上门辅导作为一项政府购买服务,共同下沉至村(社区),通过牵手一批社会爱心团队、开展一系列“心阳光”公益小课堂、发放一份助学金等活动,突出扶志和扶智,强化对困境儿童的思想引领和理想信念教育。

    “只有帮扶到根,才能赢得困境儿童的心。”团镇江市委书记陈秋明说,“把项目做深、做实,进一步探索出一套常态长效的工作模式,力求物质帮扶适当、精神帮扶用心,切实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通讯员 缪金杰 李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25日 01 版

沧海横流显本色
激励青年学子砥砺奋进
团镇江市委为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
这些年轻人因何选择“两头婚”
浓情相伴 社保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