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1月0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想通过道歉获得原谅?一句“对不起”可不够

殷锦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1月08日   06 版)

    视觉中国供图

    当道歉者说“对不起”的时候,道歉里通常需要包含六个关键因素,才能听起来顺耳。

    ---------------

    2020年的最后一天,娱乐圈的两条道歉新闻引起热议,仿写“道歉体”迅速成为潮流,有人借机回顾这一年、为曾伤害过的人或没能完成的任务道歉,多个App也在这一天推出了“道歉”主题的专题,以至于有人戏称这天为道歉日。

    小时候,长辈会教育我们,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但一句“对不起”并不够,也许有人已经工作多年,结婚生子,看上去生活经验丰富,但还是对“道歉”毫无头绪,说出的话不仅没法让人原谅,甚至火上浇油。比如,如果伴侣对你说“对不起我错了,总行了吧”,你不仅不会转怒为喜,甚至还可能想砸了伴侣的游戏机;如果舍友说“碰倒了你的杯子,对不起,下次你可别放在桌上了”,你可能并不会原谅舍友,听从建议,而是可能想拿起杯子扔在舍友身上。

    为什么有的道歉让人接受不了,甚至起反作用

    因为有的道歉并不是真的想表达歉意和自责。有人可能是想以道歉的形式,找借口把责任推到自己以外,他们的“对不起”后往往接着“但你也有错”。

    比如“对不起我骂了你,但你真的让我太生气了”,或者“对不起,我没经你同意就用了你的东西,但如果你提前告诉我不能用就好了”……看似是道歉,结果话锋一转都成了你的错。听道歉的人是想被安抚的,可不是想被反过来指责的。

    也有人道歉是想达到“逃避惩罚”“在别人眼里显得有礼貌”等其他目的,就像班主任让打架的小学生互相道歉时,“对不起”很少出自真心,只是因为不道歉就会受罚,道了歉才会被当成“好孩子”罢了。成年人有时也会口是心非地道歉,公众人物尤其如此。听道歉的人也不傻,能看出这种道歉中的不真诚。

    一个合格的道歉,应该是怎样的呢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研究,他们找了一些人来扮演面试官,并阅读一份材料。材料告诉他们,有一位应聘者在过去的岗位工作时,曾犯过一个错误,给客户带来了一大笔损失。而在这场面试中,他们要读这个应聘者的道歉文本,并评价这个道歉够不够有效、恰当,能不能让客户接受。

    研究结果显示,当应聘者说“对不起”的时候,道歉里通常需要包含六个关键因素,客户才能听起来顺耳:承认自己的责任;主动提出补偿;表达悔恨;对错误的解释;真诚的忏悔;请求原谅。

    其中前两个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很好理解,只说“对不起”却说不出自己错在哪儿的人,你会相信他是真心表示抱歉吗?不主动提出补偿也不行,“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吗?”

    上面的研究只关注了道歉文本,其实,在道歉时,非语言信息也很重要。道歉不只是一段文字或几句话,还应该包含语气、表情、动作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交流中,相当一部分信息要靠非语言信息来传递。如果一个人一边说“对不起”,一边瞪着你,或者翻着白眼叉着腰说“对不起”,你肯定内心冷笑,把这当作新的威胁或挑衅了。真诚的道歉可能会伴随着关切的语气、歉意的表情、安抚的动作,甚至是悔恨的泪水,这些都能让先前被伤害的人感到被理解和共情,从而相信道歉者的诚意,最终冰释前嫌,达成谅解。

    我们真诚道歉、承认责任、提出补偿,希望能达到冰释前嫌的结局,但这只是主观的美好希望——我们同时要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在我们尽力去道歉、去弥补后,被伤害的人也许还是不会原谅我们。

    道歉,是伤人者的义务,需要尽力;但原不原谅,是被伤害者的权利,不必勉强。

殷锦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08日 06 版

与家庭以外的“重要他人”共同写一段未完待续的故事
想通过道歉获得原谅?一句“对不起”可不够
没有兴趣怎么办?你可能只是缺乏勇气
全是阳光,没有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