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2月0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第一天母慈子孝,一周后鸡飞狗跳……回家亲密相处难吗

殷锦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2月05日   06 版)

    模式有可能重复,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我们可以了解这种模式是怎样运行的,在下次感到烦躁时觉察它。

    ---------------

    春节将至,小王趁机休了年假,想回家多休息几天。不用再挤地铁通勤两小时,而是随时想躺就躺;不用再边等电梯边狼吞虎咽地吃早饭,而是有妈妈做的色香味俱全的三餐;不用再看合租舍友的脸色,而是可以独自霸占洗手间……躺在自家床上的小王终于觉得自己快乐了。

    然而没过几天,小王就不乐了,仿佛在家里做什么都像是错的:“葛优躺”被妈妈说懒,帮忙干活被嫌弃捣乱;妈妈的叮嘱也从亲切变成了烦人模式,夹带着七姑八姨的家长里短,还有对爸爸“啥也不干”的抱怨……

    小王听不下去了,借口“要加班”打开电脑上网吐槽,立刻得到了网友们的回应:

    “可不是嘛,感觉我妈比领导还烦!”

    “第一天母慈子孝,一周后鸡飞狗跳……”

    为什么会这样呢?

    惹人烦的妈妈?也许本质是缺席的爸爸

    当小王被妈妈念叨烦时,小王的爸爸在哪儿呢?

    小王的家庭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型,从小王记事起,爸爸就常常加班,回家很少做家务。妈妈包揽家中一切,带孩子、照顾老人样样都要管。在小王的印象中,妈妈非常关心自己,直到高三,他每天的衣服还是妈妈前一晚搭配好放在床头。他跟妈妈的交流很多,但爸爸似乎总是沉默寡言。原本应该跟爸爸商量、合作的妈妈,却没法从爸爸那里得到支持,常在他面前抱怨“你爸总是这样”……

    在这个家庭中,爸爸好像是个“外人”,总是在妈妈需要支持时“缺席”,于是焦虑的妈妈只好把目光转向自己的孩子,用把孩子拉进三角关系(triangle)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焦虑。比如,过度关注小王的生活,甚至让小王觉得妈妈好像想控制自己。妈妈也会让缺席的爸爸用另一种方式“在场”,比如对爸爸抱怨“这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或者对小王抱怨“你爸对我漠不关心”……

    当小王长大成人,远离家乡独立生活时,妈妈就没法“拉拢”他了;但当他回到爸妈身边过年时,这样的模式又会重新出现。

    爸妈也无奈,“烦人”是这样一代代传递的

    但这也不能全怪小王的爸妈,毕竟也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甚至在他们小时候,小王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这样对他们的。

    早期的心理学家认为,父亲——母亲——孩子之间某些相处模式是对过去几代人的复制,并将会在接下来的几代人中不断重复。

    我们理解、应对问题总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方式,这就是图式。而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父母作为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让我们学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我们形成最初的一套图式。小王的妈妈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小王的外公常年打工不在家,外婆在家干农活、照顾几个孩子,于是妈妈就习惯了小王外婆的抱怨,而在她长大、养育小王的时候,也就重复了这样的模式。

    当然了,模式有可能重复,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只要我们了解这种模式是怎样运行的,在下次感到烦躁时觉察这种模式,就有可能改变它了。

    想摆脱烦恼?试试这种“阴阳怪气”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妈妈之所以“烦”,是因为没有得到关注。所以,把爸爸拉回到原有的位置上。

    当然了,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毕竟他们已经这样过了几十年,两人的相处模式不可能很快改变,但暂时改善家里气氛,让大家有机会觉察自身,有一种“阴阳怪气”的小技巧不妨一试:夸张化。

    比如,过分同意妈妈的抱怨。如果妈妈对你抱怨爸爸有时候邋遢,那你就更强烈地指责他是个懒汉。你甚至可以“先发制人”,比她更早地开始指责自己、抱怨爸爸。也许在听到你这些话后,妈妈会忍不住从怒转笑,发现自己的话不够合理;也许会转而为爸爸辩解,说他也没有那么糟……无论如何,你都把自己从三角关系之中撇出来了。

    成长、分化是漫长的过程,想在一次假期里,摆正错位了几十年的家庭关系是很难的,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这次春节回家开始尝试。祝你在适当亲密的家庭氛围中,安心度个假。

殷锦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2月05日 06 版

好友微信删了又加:中断的关系能接续吗
第一天母慈子孝,一周后鸡飞狗跳……回家亲密相处难吗
越努力,越焦虑?
这群年轻人为什么假装生活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