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4月0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啃下“碳中和”硬骨头 汽车业应有哪些新作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程鸿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4月01日   12 版)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考验,也提供了新机遇。作为产业链涉及上下游多个行业的支柱产业,汽车业应该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视觉中国供图

    图为一汽-大众佛山MEB智慧工厂总装车间。据了解,在绿色生产工艺和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理念的支持下,由这里生产的每一款新车都将努力实现“碳中和”。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最近,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在“十四五”期间,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而随后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交通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据表明,交通领域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过去九年的年均增速更是达到5%以上。而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发布的《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0》则显示,2019年,量产乘用车生命周期二碳排放总量达到6.2亿吨,加快推进汽车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看来,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过程中,汽车业可以先行一步。

    “构筑面向低碳化发展的创新体系,优化汽车产业碳排放的制度和完善交易体系,加大财政和金融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有助于汽车产业产能结构的市场环境,最后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来力争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如期达成。”万钢如是说。

    汽车减碳正当时 能源多元化成“必选项”

    从双积分政策、四阶段能耗限值指标,到国六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绿色一直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底色”。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离不开汽车产业这块“关键拼图”。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在中汽数据有限公司绿色发展部部长赵明楠看来,汽车碳排放量主要受车辆整备质量、燃油经济性、耗电量等因素影响。

    “近年来,为履行减排承诺,国内外车企已开始积极开展碳排放研究,其中,轻量化材料的使用和电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减排的主要原因。赵明楠表示,“除了车用材料改进,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和燃料效率提升等因素也将有助于汽车全生命周期减排。”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认为,发展电动汽车和保障国家能源石油的供应安全、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比重、降低能源强度、以及支撑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

    黄其励分析,按乘用车来计算,假设每辆燃油车百公里耗油8升,每年行使1万公里。按2035年目标纯电动车发展1亿辆,那么每年将减少汽油0.6亿吨,也就是节省原油1亿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亿吨。

    “未来如果乘用车全部用电动来代替,发展到3亿辆及以上,每年将减少汽油消耗1.8亿吨,即减少原油消耗3亿吨,相当于2019年进口的60%,减排二氧化碳达到5.4亿吨。”黄其励说。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不仅被各大汽车企业视为市场基石,同时也是它们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主战场之一,不少汽车企业正开足马力,抓紧布局。

    近日,在一汽-大众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启动仪式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透露,一汽-大众快速响应政策号召,推进智慧绿色工厂升级,加速推动电动化战略落地,布局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产品,持续完善NEV生态的构建。

    “3月20日,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纯电SUV——ID.4 CROZZ正式交付。今年,一汽-大众将推出4款新能源车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潘占福说。

    销量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报告》,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130万辆。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每年增量或超过100万辆。

    “新能源车的发展是降低碳排放的较好措施。因此加大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新能源的替代效果需要进一步强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车并非是汽车行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唯一选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原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春德认为,“能源多元化”将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预计,到2030年,我国内燃动力仍将占据汽车总保有量的75%左右。有意见认为,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规模仍占统治地位的当下,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两手抓”,才是推进汽车产业“减碳”的解决之道。

    姚春德以甲醇汽车举例说,甲醇属于低碳含氧燃料,燃烧清洁,无碳烟排放,替代石油燃料可提高燃烧效率,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生成。在我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结构下,甲醇是石油替代燃料的可选途径之一。

    “历经百年的内燃机并非穷途末路。在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传统内燃机仍有较大的减排潜力,新燃料、新能源与传统内燃机如何配合,同样值得关注。”姚春德说。

    全产业链协同成关键 达成“双碳”目标还有哪些难题待解

    有分析认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仍处于碳排放增加阶段,尚未达到峰值。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发展方式、能源结构、社会观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

    “汽车产品在碳达峰过程中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在崔东树看来,碳达峰对汽车行业的挑战“极其艰巨”。

    “汽车首先是重要的工业品,又是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碳排放的消费品。与此同时,汽车排放淘汰过程中,报废时产生的拆解也有碳排放的影响。因此整体汽车产业链是实现碳达峰最难的,如果推动顺畅,也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崔东树说。

    一个业内共识是,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碳达峰、碳中和”更是一场涉及全产业链的大考。

    具体看来,汽车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不仅来自于车辆使用阶段,车辆材料、运输、生产制造以及废弃处理过程同样会产生碳排放。有专家直言,对汽车行业来说,要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出发,科学合理规划。

    一汽-大众(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德透露,在2030年晚期或者再早的时候,一汽-大众就要完成碳中和,而碳中和的实现不仅局限在汽车的使用环节。

    “我们希望在佛山基地生产的每辆汽车,都能实现碳中和。”迪亚德直言,在汽车生产的过程中,一汽-大众制定了不同的计划,并将采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即使在不可避免排放的情况下,我们也会保证提供完整的平衡和补偿,比如说通过植树或投资其他的环保计划等。”迪亚德说。

    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在以经销商、供应商为主体的产业链上下游,一汽-大众还积极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推行绿色管理绩效,带动了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汽车、交通、能源行业构成了紧密且完整的“碳链条”,三者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约束,各行业的双碳目标和策略的制定必须要实现全方位协同,才能保证每个领域的目标都能落地。

    “汽车是交通的载体,汽车转型的步伐决定了道路交通减碳的程度,交通的目标要和汽车的电动化进程相结合。即使交通的碳达峰不能提前,也不影响能源或者汽车的碳达峰时间提前到来,反之如果汽车碳达峰目标不能提前,则交通肯定无法提前。”张永伟说。

    张永伟认为,在节能减排领域,过去习惯用行政的方式定指标、分任务,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节能减排的战略推动和产业发展的规律产生冲突。他建议说,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讲,要用更加市场化、法制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市场化就是要建立交易平台,法制化则是建立标准,智能化是要推动企业、行业包括政府善于使用先进的、智能化的技术。比如区块链、人工智能、信息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让这些技术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是成为主导性的力量。”张永伟如是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程鸿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01日 12 版

啃下“碳中和”硬骨头 汽车业应有哪些新作为
“碳达峰 碳中和”如何影响未来?青年热议低碳生活
自动驾驶汽车为北京冬奥“实战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