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4月0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任何时候,深圳都适合年轻人

实习生 黄馨瑶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4月01日   05 版)

    扫一扫 看视频

    “当时的深圳犹如磁铁,吸引着充满激情与向往的年轻人。”胡野秋就是奔赴深圳的年轻人之一。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又一轮高潮,深圳经济特区迎来新的建设转机。

    那一年,30岁的媒体人胡野秋赴深圳采访,被特区火热的建设场面吸引。那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三天一层楼”的速度,以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震撼着每个来深圳的人。

    没有僵化的机制,一切的墨守成规都被打破,每天都有“奇迹”发生。每个人在这里都可以尽情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创业……胡野秋不想走了,决定留在深圳。

    20多年里,一开始胡野秋在一家媒体当记者,见证了无数深圳的大小事,他听过《深圳青年》杂志的文稿拍卖第一锤的声音,也见过清水河第二次大爆炸的场景。后来,他去一家研究机构做城市文化研究,更深刻了解了深圳。

    在胡野秋看来,三个词足以形容深圳:青春、包容、先锋。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这里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富于激情,是许多年轻人青春梦想的绽放之地。邓小平南巡抵达深圳的第二年,马化腾从深圳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很快做了部门负责人。但他对按部就班的生活非常不满足,便辞职和几个同学办了个软件公司,他们开发了QQ,后来开发出微信和游戏产业,如今的腾讯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巨无霸。

    还有大疆公司的创始人汪滔,2006年还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他就创办了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开发了大疆无人机,并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成为世界第一。

    深圳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每个人都可以在此找到自己的位置,“来了就是深圳人”和“英雄不问出处”已成为这里的通行法则。

    胡野秋在《深圳传》里写道:“相对于早期到广州和香港不懂粤语寸步难行,深圳的语言环境就宽松多了,大部分移民都使用普通话。”

    深圳的先锋性自不必说,深圳是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桥头堡,太多的“中国第一”来自于此。

    深圳在建市之初,就不满足于做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而立志于做多功能性综合城市,而且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科技园区。这个城市极为重视城市设计和城市美学,是中国最早设立地方规划标准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在城市设计方面进行国际招标的城市。在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的背景下,仍然划定了占市域面积50%左右的生态红线,让寸土寸金的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

    城市的特点与人的特点密不可分,胡野秋认为,来深圳的人都是有梦想的,特别是年轻人,他们不安于现状,怀着强烈的改变命运的使命。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正是他们身上的青春活力、敢于尝试、勇于拼搏成就了深圳的今天。

    “深圳在任何时候都适合年轻人发展。”胡野秋说。

实习生 黄馨瑶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4月01日 05 版

南方传来“春天的故事”又一份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任何时候,深圳都适合年轻人
一个个新地标,不断定义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