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有人说我们像个“假”的政务公众号

王岭 陈永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5月12日   08 版)

    新媒体和网友打交道,就不能太玻璃心,“明哲保身”地避开所有社会争议点。

    虽然“逗比”“好玩”“沙雕”,但也讲“节操”,每篇内容都力求“得体”。

——————————

    今年3月29日,一条宣传标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登上热搜,网友称标语自带BGM,让人很上头,“一起苗苗苗”几乎成了全国接种新冠疫苗的“代名词”。标语的作者“深小卫”(“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被媒体报道后,网友感到很新鲜。原来,政务宣传也能如此活泼接地气,网友直呼发现了“宝藏公众号”。而这样的创作思路,早已是“深小卫”团队的“常规操作”。

    几年前,就有网友评论:“我感觉关注了一个‘假’的政府公众号。”确实,与传统的政务宣传相比,“深小卫”的风格是颠覆性的。因为传统“官宣体”都是管理思维,有的只会生硬地照搬公文、报告,自说自话地秀成绩,宣传“我局、我处做了什么”,不管读者需不需要,喜不喜欢。相反,“深小卫”一直向市场学习,以“用户思维”立号,站在受众角度做传播,精准提供内容,懂人心、说人话、做潮人。

    去年疫情刚暴发时,市民对每天新增的确诊数字很恐慌,在“深圳卫健委”公众号留言,强烈要求公布确诊患者最近的活动轨迹。在“深小卫”的积极推动下,2020年1月30日,深圳卫健委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发布《深圳的“新型肺炎”病人,曾到过这些小区!》,成为中国内地公共卫生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推文在全国刷屏,单篇阅读量达到史上最高的773万。这个做法随后被全国仿效。主动及时的信息公开,既降低了公众恐慌,也有效推动了市民、社区的群防群控工作。

    团队有条“潜规则”:每天动笔前都要问自己,“别人为什么要看你的推文?”。注重换位思考,便能从题材中找到能“撩”动读者的点。要么是或有价值的点,比如人们关心的“新冠疫苗能不能混打”;要么是有共鸣的点,比如集体吐槽老一辈看病喜欢自己找偏方。

    我们最早有200多万粉丝,疫情前很多孕妇关注我们,妇产类文章较多;疫情暴发后,人群变“杂”了,有关心政策的、关心疫情的,这时内容就要及时调整。正是重视受众,“深小卫”的每篇推文都摸透他们关注什么,喜欢什么,不少网友感觉,“像在我家里装了摄像头!”

    网友说,我们的评论区有时比文章还精彩。因为我们放评论比较宽松,基本除了说脏话的不放,其他全部放,包括反对的声音,让评论区保持社会该有的多样性。其实网络有“自净”功能,真理越辩越明。

    “深小卫”的直接受众是2300多万深圳市民、12万医务工作者,但所有推文都力求破圈,除了击中精准群体,也希望打动“所有吃瓜群众”;除了获得垂直流量,也要收获大众流量。比如,第一个在全国破圈的短视频节目——护士节短片《戏精女护士爆笑吐槽,看完眼泪都笑出来了》,不仅引起全国护士群体的共鸣,还因其轻松幽默的形式,让社会大众了解到护士群体的辛酸。每天都有粉丝评论:“我一个外地的,竟然天天关注深圳卫健委!”说明我们的破圈策略已有一定效果。

    “深小卫”的选题大致分四块:命题作文类,包括新政策、新医院开业、肿瘤宣传周等;健康科普类,这个占了大头,主打“差异化”,讲的都是角度刁钻、让人脑洞大开的健康知识;然后是行业新闻,比如全市最新的肿瘤榜、艾滋病毒感染数据;最后是行业洞察,深挖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潮汕人看病为啥那么野、外科医生为何爱喝可乐。

    新媒体和网友打交道,就不能太玻璃心,“明哲保身”地避开所有社会争议点。很多人觉着性别议题敏感,把控不好,很容易撕裂社会情绪。但如果抓住真问题,有理有据地阐发,不见得会“惹火烧身”。今年三八妇女节前一天,我们推出短片《你很优秀,可惜你是个女的》,成功介入了社会议题,或许会有一定争议风险,但我们的表态发声针对的是社会痛点,有很好的现实基础,反而促成有建设性的社会反思。

    好的故事离不开好的载体。除了公众号,我们也及时探索各种新玩法,开抖音、B站,做条漫,开发趣味的“封面图”。虽是政务新媒体,但必须面向市场,向头部顶流大V学习,紧追前沿。

    很多人好奇:“你们是怎么保证风格活泼与政府权威性之间的平衡?“秘诀在于“深小卫”虽然“逗比”“好玩”“沙雕”,但也讲“节操”,每篇内容都力求“得体”。所有推文都将准确性放在第一位,不违反医疗和新闻伦理,既轻松幽默,又“三观正确”,笔调温暖,充满人文情怀。“深小卫”的原则是:坚决不做标题党,不碰政治、道德红线,不低俗,不拿患者痛处开玩笑,“污”也要污得清新脱俗,不管发给谁看,都不能让对方觉得尬。

    “深小卫”背后是个市场化的团队,用人机制灵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内容团队共8个人,基本上有媒体背景:处长1人、新媒体写手3人、新闻稿写手1人、排版编辑2人、平面设计1人。在领导“放权”、处长“把关”背景下,团队拥有自由创作的氛围,能集中精力创作好内容。团队对于大众传播、政务宣传的理解是,要尊重常识、按规律办事,也要有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作者供职于深圳卫健委)

王岭 陈永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5月12日 08 版

如何破解政务新媒体的“内卷”困境
政务新媒体的目标不是打造流量网红
我是基层政务新媒体小编
有人说我们像个“假”的政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