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网格调解员调解,一场由划定边界引发的邻里纠纷得以化解。香山街道一共有237位网格调解员。这群网格调解员始终专注做好一件件平凡甚至是琐碎的“小事”的“解铃人”,用丰富的调解经验和敬业精神,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矛盾,让怒火变和气、化干戈为玉帛。
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香山篇章,也是香山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生动实践。为将纠纷调处服务关口前移,香山街道按照涉农社区300-500户、商业社区人数控制在1500人内为标准,科学划定网格,建立了以街道、社区村、调解小组“三级调解网格”。
群众参与、培训考核、工单报送、调解反馈、台账管理、购买服务等“六项工作机制”组成网格化调解新模式。各级网格充分发挥“神经末梢”的作用,真正打通纠纷化解源头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矛盾刚露头,调解抢前头。
光有“格”还不行,更要把“网”织密,为此香山街道整合力量打造了一支集普法宣传员、信息采集员、纠纷调解员、群众服务员于一体的网格调解人才库,并吸收乡贤五老、楼道长等力量成为“调查员”;从“三官一律”中选聘专业人员组成“智囊团”;邀请职能部门骨干组成“专家库”,“三管齐下”使群众“足不出格”便可享受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法律服务。
通过搭建三级调解平台和“五员”一身挑的管理机制,香山街道形成了资源共享、上下通畅的“一盘棋”,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网格调解作用,街道因地制宜在三个典型社区打造了“农家乐”“物业管家”特色调解服务品牌和“老潘调解工作室”,组建专业化团队,有针对性地化解各类纠纷。网格调解员不仅调处纠纷,还对案件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讲解,让调解现场成为普法课堂,起到“调解一起,上好一课,普法一片”的效果,树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金字招牌”。
香山街道不仅在纵向上搭建起街道、社区村、调解小组三级调解网格,还在横向上将道路交通、婚姻家庭、医疗纠纷、公安治安、物业纠纷五种常见纠纷案由分类梳理,通过信息互通、联席会议、跟踪回访等工作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无缝对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为了节约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香山街道将妇联、工会、公安、司法、民政、社保等20多个部门加入“联动调解”队伍。通过调解员多跑腿、群众少走路,有效减少了矛盾纠纷化解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网格联调”工作实施以来,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耐心“听”、依法“评”、用心“劝”、灵活“调”,第一时间掌握纠纷,第一时间介入调处,第一时间扭转僵局。两年来,已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35件。
香山街道除了用“网格调解”这枚小音符,谱出扬正气、促和谐、暖人心的“非诉讼矛盾纠纷化解”新篇章外,还统筹办好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污染防治、经济发展、拆迁安置等社会治理现代化“大联动”,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不断擦亮基层社会治理底色。为打造“一标杆、三高地”,为建设美丽吴中注入澎湃动力。
(数据和信息来源:苏州吴中区香山街道)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