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5月1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我就是很在意朋友圈点赞呀

吴颖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欧可茵(广州新华学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5月18日   04 版)

    自己的朋友圈

    别人的朋友圈

    在社交媒体繁荣发展的时代,微信朋友圈俨然成了展示个人魅力和传播信息的重要窗口。但互联网上的信息过载、内容泛滥使许多人开始追求高质量的朋友圈和点赞,朋友圈已经逐渐脱离了原来分享生活、记录日常的初衷。一些人时刻关注着朋友圈点赞数,被朋友圈束缚在小小的一方天地。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也成为在意朋友圈点赞数的人。别人热闹的朋友圈,点赞数和评论量可以突破几十甚至上百。而自己的朋友圈点赞数却寥寥无几,甚至连好朋友也没有为我点赞。在发完朋友圈的几个小时内,我总是忍不住关注“小红点”,习惯性地查看自己的点赞数,或者是留意有无共友点赞了别人的朋友圈而没有点赞自己的朋友圈……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朋友圈内容枯燥乏味?

    长此以往,在每一次发朋友圈的时候,我都会刻意寻找能够吸引大家点赞的内容:精美的自拍角度,有趣生动的生活Plog,再配上看似漫不经心但是仔细琢磨过的文案……渐渐的,我的朋友圈早已变了味,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再是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常,而是变为表现自己的工具,我渴望在这其中得到别人的关注。

    作家阿兰·德波顿写的《身份的焦虑》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在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他人的反馈才建立起了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而点赞显然是他人对自己一种良好的反馈。在他人点赞朋友圈的过程中,不仅向自己传递了关注,传递了认可,也传达了赞美;并且点赞的这个过程非常简单,手指下滑、停顿,只需要轻轻一点,不需要多余的回复,不需要敲击键盘,不需要组织语言,更不需要太多其他的互动。

    但是一部分人容易将自我价值依托于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并将点赞数视作他人对自己认可的标志。我们总是喜欢用数字去量化做一件事的价值,所以发出一条点赞上百的朋友圈似乎比自己少有的几个赞的分享更加成功。

    在心理学上,将“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的现象称为“社会比较”。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与他人的朋友圈点赞数进行比较时,就是一种“向上比较”。但往往由于自己的攀比心和虚荣心,才让这种“向上比较”在朋友圈点赞这件事上变得有害:别人的朋友圈有高点赞量,别人能发的高品质朋友圈,自己也要有,而且自己要做得比别人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不停地在与他人比较,不停地追赶他人的脚步,企图通过超越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内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容易迷失自我,也开始忘记自己是因为什么而出发的。

    人的价值绝不是由点赞的数量决定的。在过于在意朋友圈点赞这种现象的背后,让我们自卑、焦虑的从来不是自认为被遗弃和孤立的状态,而是被我们忽视的攀比心和虚荣心。我们需要正视这种情绪,将心态摆正,才能真正认识人生的价值。

    其实,朋友圈只是一个展示自己日常生活的平台,过分在意他人的点赞,就相当于让自己活在他人的眼光之中。

    自在随心,我们并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增加自我认同感,而是应该尽情分享我们的精彩人生。它可以是自己随手一拍的照片、此时此刻的心情、自己爱吃的美食抑或是几句对生活的吐槽……朋友圈本身就是自己记录生活、表达分享欲的舒适区,而不是用来进行攀比的工具。过于关注点赞数会使我们精神更为紧张,不停点开微信看右下角有没有出现新的“小红点”,这种焦虑反而让我们慢慢远离了发朋友圈的初心。

    试着放下对点赞数量的焦虑,摆脱冰冷数据的自我束缚,尝试回归本心,找寻美好真谛。正确运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生活的每一刻欢喜,为人生旅程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是发朋友圈的意义,或许更是互联网社交的价值所在。

    (中青校媒征集)

吴颖怡(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欧可茵(广州新华学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5月18日 04 版

探访乡亲们口中的“香椿公主”
大四女生毕业设计为啥关注“银发族”再就业
我就是很在意朋友圈点赞呀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