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6月1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医护专家建言“平疫结合”:总结“疫时”经验 “平时”补齐短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江涛 朱洪园 实习生 齐家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6月15日   11 版)

    “我的本职工作是骨科医生。”近日,追忆三年抗疫经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王飞笑着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强调。就在今年,因为在骨科专业领域的突破,王飞率团队刚刚获得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从2020年河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到省内的抗疫先锋,再到参与推动河北方舱建设标准出台,“抗疫专家”似乎已经成为朋友们介绍王飞时必提的一张“名片”。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访了王飞等一些曾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公共卫生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平疫结合”。

    2020年年初,武汉出现新冠疫情。作为首批入驻方舱的医疗队伍,王飞和同事们不免忐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王飞坦言,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之前没有任何应对传染病疫情的经验。

    经过慎重思考,王飞将普通三级医院的管理架构运用到方舱医院的管理中,模拟医院病房的建制,采用了医疗单元制。比如一个小病区50个患者,固定一名医生两名护士形成一个医疗单元,这样保证每一次上班都是同一组医护人员和患者见面,这能使医患双方迅速相互了解。在此基础上,医院进一步实行了“1对1”帮扶活动,一名医护人员固定照顾1至2名患者,全面了解并照顾患者心理、病情和生活需求。“这些措施在当时面对患者众多,医疗资源缺乏,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有力保障了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王飞介绍说。

    面对2021年1月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暴发的疫情,王飞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湘江院区建立了“全院急诊科”制度,组成了“混合编队”,每个混合编队由一名内科医生带领几名外科、康复科医生一起工作,以内科医生为主进行诊断和救治。王飞认为,这种“混合编队”是当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资源紧张的一个有效模式。

    “面对疫情考验,很多医护人员都能快速成长为抗疫‘多面手’。”2022年在参加廊坊疫情防控和方舱医院建设时,王飞曾经很形象地说,从一名骨科医生到抗疫队员,到方舱医院的建设工长,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是为了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王飞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经过三年疫情的考验,如今医务工作者在钻研自己专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快速“跨界”的合作能力,具备能够和不同领域专家协同作战的素质。

    对此,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大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梁璐、重症医学科主任于占彪都认为,为更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平时就要“练兵”,全院医护人员有必要坚持到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定期轮训。

    从2022年开始,该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已开始轮训。去年冬天的疫情来势汹汹,为确保对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河大附属医院组建了重症救治团队,打破固有科室建制,采取医疗、护理垂直管理模式,统一调配全院医疗专家、护理人员、医技骨干充实到重症救治一线。“很多年轻医护人员因为之前在重症医学科轮训过,上手都很快。”于占彪对记者强调。

    河大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毕朝煜则建议,应该常年保持一支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人才队伍。“我们行业内叫护理人力资源库。”

    去年,河大附属医院进行了人事改革,各病区护士归护理部垂直管理。而谈到目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机制,毕朝煜介绍说:“这个培训不只是理论知识上的培训,更主要的是实践,各科室护士到重症、急诊等部门轮训。”每次培训30人,培训合格后发证书,拿到合格证书后,每年还会组织考试,定期再认证。“就是为了让护理人员保持一个随时能战的状态。”

    3年来,河北多次疫情出现在乡村。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杨磊认为,这就凸显了乡村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性。

    近年来,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在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保障基层公共卫生人员队伍稳定、不断有新鲜血液输入,河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中,在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明确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

    杨磊介绍说,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成立了全国首家乡村医师学院。3月16日,河北医科大学与保定市人民政府举办“加强校地合作 助力乡村振兴”协议签约仪式暨首期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学习班开班典礼。根据协议,河北医科大学将分3年对保定市259家乡镇卫生院所辖的7783名乡村医生进行全覆盖培训,培训重点之一就是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江涛 朱洪园 实习生 齐家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6月15日 11 版

在这里,平疫模式这样切换
年轻团队值守抗疫最前线
医护专家建言“平疫结合”:总结“疫时”经验 “平时”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