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7月0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国留学生:从中国文化探寻友好交往的密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7月05日   08 版)

    伯兰德·伊莉斯(Behland Erin Elise)从来没有想过,中国文化会如此有吸引力,以致原本听从父亲建议只想选修中文1年的她,竟然坚持学习了6年时间。

    “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我父亲对中国文化也不太了解,他只是认为中国将是下一个崛起的国家,希望我们能更多地参与到美中的国际交往中。”如今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伊莉斯说,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中青年的交往代表了两国未来的关系,她期待用青年突破常规思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中国朋友建立更加长远深厚的友谊。

    除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伊莉斯还通过暑期交流项目,与中国的两个寄宿家庭成为永远的“家人”。

    第一个寄宿家庭在辽宁大连,家里有一对中年夫妻和一位老人。当时,伊莉斯和他们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只能通过比划来交流。伊莉斯说,每次到吃饭时,奶奶就拿着筷子在她面前演示,她因此学会使用筷子。直到现在,她还经常与奶奶视频通话,甚至回到美国还会用筷子吃饭,因为她觉得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我遇到的每个中国人都很善良、慷慨,尽管我们语言的沟通能力和理解力有限,但只要一回到家,我就会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同样被中国文化吸引前来求学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梅学谦(Alexander William Mayers)。他对宋词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充满憧憬和好奇。

    “我认为中国的很多文化,尤其是古代诗歌,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想把中国古代关于描写自然的诗歌视角引入当代国际关系中,比如关于环境的政治与公共政策。”在中国历史中,最让梅学谦着迷的是宋代。“宋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觉得,宋词宛如一条河,带着1000年前的历史温度和情感流淌到人们面前,“我们应该在历史的记忆中找到并珍惜人与自然、国与国友好交往的答案”。

    “青年是中美民间友谊的见证者,若干年后,我们可能会成为两国政府对话的代表,我们应该清楚民间交往对于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发挥自己的作用。”梅学谦说道。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柯仙雅(Amanda Rose Cassano)在中国交了很多好朋友,这些朋友让她感到了温暖,也学到了课本中学习不到的风土人情。

    有一次,柯仙雅和好朋友去广西桂林旅行,在登阳朔的月亮山时,她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所震撼。“山的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形似弯月的洞口,拾级而上,能够透过洞口看见天空中不同时刻的月亮。”让柯仙雅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在月亮山上树立的介绍牌上看到,这里也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6年访华时游览的地方。尼克松当时说:“我和我的夫人访问过世界上8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我可以毫无保留地说,我们所访问过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没有一个比得上桂林的美丽。”

    “这段佳话仿佛让我与中美友好交往的历史产生了连接。‘天涯共此时’,我希望未来我们能够继续建立跨国界的友谊、青年学生交流,这是两国建立信任的基础,也是民心相通的关键。”柯仙雅说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7月05日 08 版

从鼓岭到艾奥瓦州 中美人民友谊生生不息
鼓岭情缘跨越世纪
艾奥瓦州“老朋友”:让友情从“新”出发
“鼓岭之友”蒲光珠:中国,我心之乡
程高登:教育事业孕育中美人民友谊的种子
卢卡·贝隆:期待“老朋友”情谊传承到中美青年一代
美国留学生:从中国文化探寻友好交往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