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历暴雨救灾行动后,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刘中蓉着实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之处,也感觉到自己“被照亮了”。
8月24日,四川省泸州市下起了暴雨。气象数据显示,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出现了当天全县最大的降雨量。正在水尾镇政府实习的刘中蓉和工作人员一道,第一时间投入了救灾工作。
今年暑假,有超过2.7万名大学生和刘中蓉一样,在四川各地各类岗位上开展实习锻炼。他们理解到了基层工作的多样和充实,重建了对实习、就业的认知。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四川今年高校毕业生约61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毕业生人数与社会职位数量不匹配、毕业生就业期望和就业需求不匹配、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团四川省委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重点调研课题,细化分解调研任务,深入研讨破解难题。
为深入了解四川高校2023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团四川省委调研组面向全省33所高校开展专题调研,对1015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还与107名未就业毕业生进行了一对一访谈。
调研报告称,尽管受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就业形势总体严峻,政策性岗位多分布在县以下的基层一线,但愿意去县城工作的仅有8.7%,愿意去乡镇的只有1.5%。
调研组感受到,大学生对基层工作的了解还很有限,同时到基层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调查数据也支撑这个判断:有61.9%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工作的基本素养有待提升,参与岗位实践是急需的、有必要的;52.8%的受访毕业生认为自身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但在专业能力、求职技巧、实践能力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主题教育中的这一调研结果,为团四川省委开展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出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团四川省委学校部副部长李军说,在党委、政府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大局中,除了募集、推荐就业岗位之外,帮助大学生了解基层工作、提升就业能力是共青团更能为、更可为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今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强岗位供给、帮扶困难群体、优化就业服务等9个方面提出35条具体措施,打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的“组合拳”。
“组合拳”中的“逐梦扬帆计划”四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团四川省委在主题教育中结合青年需求和共青团工作实际,着力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理性择业观、就业观而推进的一项工作。
该计划通过组织在校大学生进机关、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基层、乡村开展岗位实习,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据介绍,今年,四川全省共募集了8.1万余个实习岗位,有13.4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其中2.7万余名“双选”成功上岗实习实践。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平台报名参与其中,“假期实习找共青团”成了四川许多大学生的共识。
通过“逐梦扬帆计划”,川北医学院本科生游书月了解到,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有一个乡村振兴文化志愿者的实习岗位,便申请去实习。
游书月在城市长大,对基层工作不了解,同时考虑到“自己的专业和基层工作很不搭边”,她希望通过这次实习来“丰富一下自己的见识”。
“逐梦扬帆计划”今年特别设立了“乡村振兴实习专项”,共募集到3362个岗位,帮助1264名同学投身乡村振兴领域的实习。游书月说,在实习过程中,她从乡村基层工作者身上学到了很多。
按照原本的职业规划,游书月就是想按部就班地考医学研究生,考完研就去医院实习。但这段实习经历让她对未来的职业路径有了新的想法:比如前往基层医疗站,或成为乡村医生。
“对于群众来说,基层的医疗条件、设施还赶不上城市,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机会尽绵薄之力去改善当地就医环境。”游书月说。
“逐梦扬帆计划”的实习经历也让许多同学对基层工作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我之前一直以为,基层工作很轻松,就是在办公室里喝喝茶、吹吹空调,工作环境很舒适,但是实习之后发现,基层工作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刘中蓉说,实习经历让自己认识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之处,感受到了基层工作者为群众服务的决心和毅力。
李军介绍,通过引航、建功、帮扶3项行动,四川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逐梦扬帆计划”初步构建了前、中、后端全链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在大学生就业前期阶段,逐梦引航行动开展“青春就业大讲堂”就业指导,组建涵盖100名导师组成的省级“讲师库”,开展线上线下宣讲,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目标认识。目前,四川共青团已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407场,覆盖高校学生25万余人次。
在大学生就业后期阶段,围绕困难家庭学生就业、社会就业岗位供给等方面,四川共青团加大帮扶力度,发挥青联、青企协等的作用,募集就业岗位近11万个。
据介绍,通过结对帮扶工作,四川各高校、市(州)团干部已帮助3604名2023届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和585名2022届毕业未就业学生实现了就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 实习生 唐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