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受到大风天气影响,原定于10时开赛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单板滑雪公开组障碍追逐混合团体赛,推迟至11时50分进行。这一推迟的背后,是一群“追风人”在保障着赛事顺利进行。
据了解,开展单板滑雪障碍追逐项目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能见度不足200米、阵风超过7级,都可能对比赛造成影响。
当天早上7时许,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凉城赛区障碍追逐气象保障现场服务首席马学峰就已抵达现场,他现场观测风力之后,向竞赛长提示:目前风力偏大,瞬时风在7级以上,或将对比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天气预报信息,10时30分,赛事竞委会召开仲裁委员会,马学峰介绍目前天气实况,并提示风力逐渐减弱,能见度较好,竞赛长决定马上进行公开训练,最终开赛时间由原定的10时推迟到11时50分。
公开训练结束后,马学峰和气象保障现场服务人员宋彦妮继续紧跟赛程,随时提供精细化的赛时天气预报。竞赛长将运动员上雪道方式由乘坐索道改为乘坐雪地摩托,压缩比赛准备时间,最终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比赛。
自2月14日以来,乌兰察布凉城赛区进行了越野滑雪、冬季两项、障碍追逐等项目。今年28岁的宋彦妮大年初二就来到了赛场,她要看看风的真实状态是怎样的,检验下预报得准不准。赛事开始,她每天5点多起床,近日大风降雪天气,她从雪道向上攀爬,步行20分钟才能到工作点位,被寒风打过的脸颊刺痛、发红。
“很荣幸,能让我这么年轻的气象员,加入家门口的大赛保障服务中。”宋彦妮说。
马学峰曾参加过北京冬奥会气象保障工作,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更有底气。他说,赛事气象服务不同于日常天气预报,“比赛是在一个小范围复杂地形内,海拔较高,山谷风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天气变化,要求更加精细。”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国内首次举办的全国冬季项目大型体育赛事,除了项目设置上全面对标2026年米兰冬奥会,气象保障上也全面提供精细化服务。打开“冬奥气象” 的小程序,能看到赛场海拔、气温、雪面温度、风速等实时天气情况。
马学峰介绍,这些数据来自于凉城赛区核心位置建立的7个气象观测点位,其中最高的观测点在海拔2079.9米处。气象保障人员每天都要到现场开展巡查、维护、抢修工作,监控观测数据质量,做好设备稳定运行保障,并对赛场办公室和赛区气象台的网络安全进行维护巡检,确保赛场出发大屏能够及时准确地展示平台数据更新。
此外,每天比赛结束后,马学峰还要回到凉城赛区气象台继续工作,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乌兰察布市气象台开展专题会商,与预报“智囊团”共同研判赛区天气,大家24小时轮班值守,在赛事期间每小时提供天气实况,涵盖温度、风向、风速、阵风、降雪量、相对湿度、能见度等关键数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