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三十三载科创赋能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魏孟吉 段诗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4月17日   02 版)

    14年前创业梦想被点燃的时刻,马一峰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读大三的马一峰组建团队,参加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终以一份制作精美、内容新颖的创业计划书获得银奖,他由此萌生创业想法。如今,他创办的能源数据咨询公司“石油Link”已拥有45万个行业精准用户。

    自1991年启动第一届“大学生科技节”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正式开始探索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助推学生发展。33年间,这所能源类高校通过政策先导、价值塑造、专创融合、搭建平台,系统化推动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学生全面成长。

    持续耕耘 播种梦想

    这所高校33年的科创赋能、持续耕耘,让越来越多的梦想种子不断破土、蓬勃生长。

    1993年,当“科技之星”获得者、大三学生田原宇从学校领导手中接过4000元奖金时,雷鸣般的掌声将持续了一个月的“大学生科技节”推向了高潮。这一年,作为学校大学生科技协会首届会长的田原宇获得了第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本科时参与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我基本的科研素养,锻炼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1年后,田原宇已经从校园“科创达人”成长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作为学校科创工作的受益者,田原宇也从一名竞赛选手转变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斩获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银奖、“互联网+”大赛国赛铜奖等众多荣誉。从参加“挑战杯”推动大王镇造纸水处理,到后来带领团队开发腐植酸修复退化土壤,田原宇始终坚守并教育学生“做科研要面向国之所需、民之所盼”。

    如何从机制上给予怀揣科创梦想的青年学子更多激励和保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坚持多点发力,不断创新。

    1999年举办的“大学生科技节”,由该校胜华炼厂捐献20万元支持大科创活动。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出“大学生科研基金”、“科技之星”奖金,到2020年起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经费,该校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保障。

    同时,该校从“校、院、师、生”4个层面落实激励举措,师生个人奖励不低于100万元,并给予指导教师在岗位晋升、考核聘任、研究生招生指标等方面倾斜,保障学生在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评奖评优、学位成果认定方面优先。

    深度打造 全员参与

    “从与‘大咖’面对面的‘科创论坛’到与师兄师姐交流的‘科创沙龙’,从‘高大上’的‘三大赛’到‘接地气’的思创赛,学校全覆盖的竞赛体系和分层次的实践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曾获该校“创新创业标兵”的崔凯翔现任教于延安大学,他曾是学校“一节、一论坛、一沙龙、一赛场”等双创活动的深度参与者。

    如今,在这所高校,“创新创造创青春,成长成才成栋梁”已成为学生们的响亮口号。该校持续探索全员参与的“竞赛牵引、实训培育”模式,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开展“未来杯”思创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邀请校友、企业家等走进“科创论坛”,用榜样故事陶冶双创品格;开设“星火”创新创业训练营,打造朋辈“科创沙龙”,浸润式“传帮带”激发成长成才动力。

    “学校搭建‘培育、竞赛、孵化’三级实践平台,我负责的‘清废先锋’项目就来自学校培育的重点‘种子’。”该校团委双创指导中心学生副主任李易键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中夺得金奖。

    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李易键对近一年的备赛感触颇深:“学校在组队阶段就指导我们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选拔队员,从校赛、省赛到国赛,‘一对一’项目跟踪,校友、专家、企业家集中辅导,训练营全面打磨,真正做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逐步建立起“年初定计划、年底有考核、月月有赛事、院院有声音”的科技创新工作运行机制,通过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齐抓共管,保障活动开展、项目遴选、师生匹配、备赛打磨、场地设备、经费保障、激励措施等各环节协同联动,每年有1.5万名学生直接参与科创活动。

    初心不改 投身能源强国建设

    33年间,这所高校在推动科创育人的过程中,坚持价值引领,引导青年学生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锤炼本领,为端牢祖国能源饭碗积蓄力量。

    深层超深层是我国油气开发的主阵地,但在井深突破8000米后,恶性井漏发生率平均增加60%,已成为深层超深层安全高效钻井的“拦路虎”。该校博士生杨景斌带领师弟们实地调研12个大型油田,累计进行4100余组实验,在新疆沙漠钻井现场试验287天。

    作为团队骨干成员,杨景斌研制的适用于裂缝性恶性漏失地层的高强度触变凝胶堵漏体系,在中石油塔里木油田HD29-H8井成功应用,顺利解决了地下深层钻探中的井漏“堵不住”“堵不牢”等难题。

    2022年,杨景斌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将钻井堵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银奖,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目前,该校入选了全国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已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9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入驻,成功孵化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融资6.5亿元,涌现出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3人,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榜单入围3人。

    “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嘱托,不仅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同时全方位引领学生投身能源强国建设,通过为学生成长成才铺路搭桥,让火热青春在创新创造中绽放光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副书记马国顺表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通讯员 魏孟吉 段诗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4月17日 02 版

安徽蚌埠:共青团“组团”为乡村小学送教上门
面对持刀歹徒 90后医生挺身而出
京津冀三地共青团协同促就业
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开幕
武汉开展“国家安全 青春挺膺”主题团日暨“青春走读班”活动
三十三载科创赋能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华服为引 传统文化融入青年生活
消博会为美好生活“画像”
“首季报”出炉 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