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写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2023、2024连续两年,“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写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全域推进、构建形成“三四六”工作体系(即“城市、城区、街镇”三个层面,“街区”“园区”“社区”“创新实验室”四大场景,以及“空间场景、工作机制、政策服务、活力创城、数字化平台、指标监测”六大要素),全力打造56个青年发展型试点街区,成为城市的基本单元、青年发展的典型场景、创新赋能的集成空间。
强化工作协同,以全局视角谋划试点街区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保障机制,从营造青年发展的良好城市生态出发,打造“年轻力”街区。一是发挥上海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的机制协同效能。成立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同、社会参与、青年担当”的工作机制。推动上海16个区、临港新片区将试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二是发挥规划的目标协同功能。街区建设主动融入区域发展规划,充分结合地区发展战略、产业特色、政策体系和青年特征。结合青年发展规划内容,成立青年创新、青年宜居专门工作小组,确保街区建设与规划方向一致、措施精准。三是发挥指标监测和理论研究的协同支撑效力。融合青少年发展状况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两大指标体系,形成街区建设指导框架。成立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智库联盟,完成系列研究18项,为街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规划成立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学院。
突出特色打造,以个性赋能打造青春魅力街区。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区域发展特质,打造知青年、懂青年,有个性、有内核的魅力街区。一是围绕“高校集聚”,打造知识密集型的活力街区。杨浦区大学路街区充分利用高校集聚优势,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连接起来,形成高密度“垂直开放街区”,面向大学生、青年白领、在地居民释放7×24小时创新活力。徐汇区衡复街区以音乐为主线,探索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新模式,打开沿街空间,整合周边音乐课堂,联通街角花园、百年历史建筑和沿街店铺,共建“永不落幕”的音乐街区。二是围绕“产业集聚”,打造职住平衡型的样板街区。浦东新区充分利用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的机遇,探索在张江科学城、陆家嘴金融城规划建设24小时创新生态单元,营造青年8小时宜居、8小时乐业、8小时休闲的高品质、数智化空间。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毗邻大零号湾等科创园区,以低租金、可负担的“一张床”,配置餐饮、超市、理发、快递、接驳班车等功能模块,筑起来沪青年“安居梦”。三是围绕“商业集聚”,打造文旅融合型的潮酷街区。黄浦区TX淮海定位“年轻力中心”,首创“策展型零售”,突破艺术、文化、体验与消费的界限,融合本土文化记忆与国际时尚元素,成为青年潮流新地标。青浦区蟠龙天地在城中村改造中充分把握青年发展需求,依托古镇文脉、建筑肌理和天然水系,打造江南水乡版“新天地”,成为年轻人新文旅“打卡地”。
凝聚工作合力,以要素整合推动希望之城发展。充分整合“场景”“政策”“人”等要素资源,激活街区年轻力。一是复合场景发力。上海到2025年规划建设20个“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单元”,探索“街区×实验室×创新学院”的复合场景发展模式,打造富有韧性和活力的街区创新生态。二是政策服务供给。上海团市委联合相关委办局,纵深实施青年创新、就业、安居、健康、婚恋“五大服务计划”,利用多样化街区场景落地政策、导入资源。三是公众参与聚力。上海通过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SEA-Hi!论坛、“多带一个朋友”系列活动、青年汇智团等平台,共商共议城市建设,让城市实现“为青年人而建”和“与青年人共建”双联动。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注重规划逻辑与发展逻辑、组织资源注入与自组织行为引导两个结合,把握年轻视角、年轻气质、年轻行动三个维度,精心打造“年轻力”街区,全力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书写人民城市建设的青春篇章。
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上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