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将部队演训成果第一时间融入课堂教学

于耀阳 靳旭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龚阿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09日   06 版)

    在空军某部模拟训练中心,一堂“新鲜出炉”的课程在不久前首次亮相。主讲教员隋毅借助3D、VR等技术,模拟回放经典战斗战例,构建仿真战场环境,将多种态势的战场实景深度嵌入教学全程,引得台下学员、院校专家和课程教学改革团队成员们纷纷点赞。

    谈及课程受到欢迎的原因,隋毅介绍,近年来,该部紧贴学员岗位需求和课程改革目标,通过打造实案化教材内容、增添多元化思政元素、创新互动式教学手段,构建出横向覆盖各专业、纵向连接培养对象的全新教学模式。

    短短几年,一批实用管用的精品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44门课程完成实案化改造,5本教材纳入军委、空军核心基础教材,先后获评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空军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不久前,大漠戈壁,一场由教员、学员和部队官兵共同参加的红蓝实兵对抗演练正在紧张进行。收到指令后,红蓝双方迅速调整战斗队形,地面火力与空中支援紧密配合,展开昼夜不间断连续对抗。

    “这场战斗学员们前期打得不错,但后续进攻配合有断层,没有将分队战术发挥出来,这也暴露出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短板弱项……”演练结束,该部课程改革团队教员张金芝仔细回忆战斗过程,将演练中暴露出的战术指挥类问题一一备注,纳入某课程的教案中补充完善。

    “打造一堂好课不是增加几页教材、多做几个课件就行,课程改革团队探索及时纳入部队最新演训成果,在贴近实战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了解学员所需、校准授课靶标。”团队牵头人、副教授隋毅说。

    去年年初,某课程顺利通过初步研究论证。团队成员摩拳擦掌,希望在首次试讲中拿下“开门红”。

    “没有突出新质作战领域中分队指挥的特点。”“指挥流程中后勤保障相关内容太少……”试讲结束,自信满满的他们被评委们当场泼了一盆冷水。

    “初次试讲的结果让我们意识到,课程内容与战场实际存在差距。”提起那次经历,隋毅感触良多。事后,他们讨论决定将原有的课程体系推翻重来。于是,教员们再次深入部队调研,参与演训任务、了解一线指挥实际情况,并与不同层次官兵探讨涉及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的经验做法。除此之外,他们还形成提炼汇总、形成报告、集中总结、定期回访的研究论证机制,使战备训练重难点与课程知识点深度契合,课程建设也日益完善。

    数个月后,这门精心打磨的课程再次亮相,终于收获了一致好评,更在年底一举夺得首届全军“联战联胜”教学内容创新与教学模式创新比赛双一等奖、第二批军队级精品课程等多项殊荣。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效一度让该部有的教员“摸不着门道”。

    “以前的专业课主要教授的是专业知识技能,如今强调将理论、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让每堂课都有铸魂育人的功能。”教学研讨会上,该部副教授沈云平的话引起大家的共鸣。

    明确了方向,思路也随即打开。于是,该部开始着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背后的思政资源;积极学习军队院校和其他训练机构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做法并建立交流机制……在不断探索试验中,一张课程思政体系图逐渐具象化。

    “国外某科技计划在该领域成就非凡,其背后潜在的军事威胁更值得我们关注……”不久前,该部的一节通信专业课上,教员毛凯娜以近期网络上很火的国外某科技计划为切入点,讲述通信装备相关知识的实践运用。同时,她也与学员一起探讨分析了该计划给我们带来的潜在威胁。

    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思路在探讨交流中不断拓宽,大家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烈。

    “这就是专业课与思政课融合在一起的样子!”在课堂上旁听的该部教研部主任陈希林称赞说。

    如今,该部多数课程已经建起了思政元素库,建设思政示范课11门、思政微课3门,汇编思政研究论文30余篇,探索形成5种课程思政教学法,并通过交流机制实现融合跨兵种、纵向跨学科、横向跨专业的交流学研机制,不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向更深层次融合。

    “除了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隋毅说。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各级指挥员凭借出奇制胜的战术多次粉碎了敌军的进攻……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一次战例研究课中,学员郑道昂作为授课人向大家介绍完上甘岭战役经过后抛出一连串问题。

    而这堂课的主讲教员夏正德静静地坐在台下,认真倾听、提笔记录,只在关键处进行提醒或引导。夏正德认为,由学员自己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让课堂上的讨论更加热烈。果然,大家开始围绕“我为战斗力贡献什么”的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回到战例现场,一起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夏正德介绍,“从台上到台下只有短短几步距离,自己却走了好几个年头。这短短几步,却是我们单位课程教学改革中迈出的一大步。”

    几年前,在一次案例解析中,夏正德准确分析出某空投特情出现的原因,但由于对新装备构造不够熟悉,即便他说得口干舌燥,也没能找出故障出处。而台下有过类似经历的学员言简意赅地指出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个特情的办法,这让他第一次在学员面前红了脸。

    不怕“自曝家丑”,夏正德将此事作为教学重难点问题在该部教学形势分析会上大胆提出。不久后,该部由机关科室牵头、专家教授负责,开展了一连串关于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大家着眼学员需求校准目标方向,基于实战要求谋划教学内容,“翻转课堂”也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新的教学模式下,每个知识点每名学员至少学习了两遍,学用转化率明显提高。”该部教研部教员吴盛华介绍,互动式的课堂,学员需要先自学再集体学习,学员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近几年组织的专业考核中,学员们的理论成绩较往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实操优良率也呈直线式上升。

于耀阳 靳旭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龚阿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09日 06 版

学习标兵 成为标兵
我赴黎维和医疗分队圆满完成“豪猪演习-2024”无预警应急防卫演练
一支英雄连队的血性密码
将部队演训成果第一时间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