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豹变

在李白那条蜀道火热起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03日   04 版)

    数千跑友领略青泥遗韵。①由蜀道·青泥岭2024山地挑战赛组委会提供 ②③④⑤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豪拍摄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1200多年前,李白的如椽巨笔留下千古传颂的《蜀道难》,让“青泥岭”——这条如同草蛇灰线一样穿行在川甘陕之间的古道,成为“艰险”的代名词。彼时,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后世之人会争相来此地“打卡”留念。

    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举办的两届“金徽杯”蜀道·青泥岭山地挑战赛(以下简称“青泥岭山地赛”)中,古人未曾想象到的场景变为现实。

    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数千名选手,踩着前人艰苦跋涉的脚印奔跑,在幽幽绿水、巍巍青山间,触摸历史之脉,对话诗意田园,上演古蜀道风光与现代时尚激情碰撞的体育盛宴。

    有底蕴的一条道

    5月18日,第二届青泥岭山地赛如期举办。2202名参赛选手齐聚徽县。

    来自陕西省宝鸡市的胥煜萌报名参加了此次比赛的35公里项目。

    山路弯弯,崎岖如线。在山间越野,胥煜萌觉得,自己整个人放空,感官却异常敏锐,目之所及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绸缎般的河水、古朴的村落、即将变黄的小麦;鼻子里是花草和露珠的清香;阵阵微风吹拂头发,耳畔传来鸟鸣啾啾。

    “用这种方式和大自然连接,让我觉得豁然、情绪轻松。”胥煜萌告诉记者,她是宝鸡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工作、生活排得满满当当。每当感觉劳累或心情烦躁的时候,她都会借跑步让自己“满血复活”。

    胥煜萌说,当“咚咚”的脚步叩响大地宽阔的胸膛时,她就觉得生活有了无数未知,“跑过的每条路线都不一样,看到的每片风景迥然不同”。

    此次青泥岭山地赛的赛道设计充分考虑徽县的自然风貌——以等级最高的50公里赛道为例,赛道77%是非铺装路面,累计爬升2818米,途经荒野、森林、河流、村落。选手们从徽县泰湖风情园出发,经过花映三泉4A级景区、铁山风景区等多个旅游景点,“感受着历史的沧桑,生发出对大自然的敬畏。”胥煜萌说。

    胥煜萌将参赛当成交友的途径,一路上随机遇到很多搭子,我帮你拍照、你帮我拍照。跑得快的人会提醒前面的路况。有人需要帮助,大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准备一个急救包,提醒心率过高的跑友休息或调整呼吸,则是胥煜萌的习惯。

    “大家相互协作,在安全完赛的基础上,实现成绩的突破。”胥煜萌说。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连我们脚下的这条小路,都是很有文化底蕴的一条古道……”85后小伙周军军是徽县人,连续两年报名参加青泥岭山地赛。这个推介家乡的开场白,让他和天南海北的跑友亲近起来。

    和很多亚健康的年轻人一样,8年前,周军军为了减肥开始跑步,现在,他因跑步有了更多收获。

    “肚子小了,血压正常了,生活更规律。”周军军说,自己跑步,无意间带动了家人。每到周末,他们一家都去户外运动,孩子不再沉迷电子产品,家庭氛围越来越和谐。

    今年的青泥岭山地赛中,周军军跑了35公里,妻子则带着8岁的儿子参加了5公里的亲子赛。2岁的小女儿是“气氛组”,摆动双手,加油鼓劲。

    仙气飘飘的志愿者

    比赛不是目标,积极豁达的参与才是对美好人生的健康态度。与此同时,赛事主办方拿出十足诚意,力求每个细小环节都能带给运动员舒适的奔跑体验。

    在“金徽杯”蜀道·青泥岭2024山地挑战赛中,徽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的赛事组委会,下设综合协调、志愿者招募、医疗救治、赛事组织和赛道维护、应急和安全保障等12个小组,全县30多个单位、比赛途经的3个乡镇通力合作,1400余人参与赛事服务保障。

    “我们尽可能把问题想复杂,让工作谋划细致入微,责任分解层层到人。”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耿杰介绍,作为赛事主要承办方,赛前,文体广旅局提前着手编制“六案一机制”应急保障方案。

    此外,文体广旅局协调配合商务、电力、通信、交通、卫健等部门对全县住宿餐饮、商贸企业、民宿农家乐等赛事相关服务场所进行了全面摸排检查,对赛道沿线通信信号进行了检测检修,对赛道沿途医疗救护点进行了规划设置,让运动员的安全更有保障。

    在补给点,除基本的矿泉水、功能饮料、水果、干果、巧克力外,组委会还为参赛选手准备了绿豆汤、藿香淡盐水等来消暑解渴,还备有高山菜籽油饼、青泥岭老巢蜜蜂蜜水、核桃花卷、荞麦凉粉、浆水鱼鱼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两辆流动补给车根据各站点反馈情况,随时补充物资。在终点,则有羊肉串、麻辣烫、牛肉面等美食奉上,为参赛选手补充能量。

    “我们在酒店宾馆投放欢迎手册,组织旅行社带参赛选手去县域内景区游览体验,让大家在感受体育精神的同时,感受到徽县人民的热情周到,今后能带家人朋友来这里做客。”耿杰说。

    共青团徽县委员会主要负责赛事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团县委书记李姣介绍,今年共有300多名青年志愿者参与青泥岭山地赛的服务工作。

    “我们统一培训,结合个人特长、就近原则等,将大家分配在合适岗位。”李姣说,开赛前3天,就有志愿者在机场、火车站等地迎接远道而来的选手;随后,在报到现场,为参赛选手检查装备;在主会场,耐心维持现场秩序;在补给站,为选手递送小吃、饮品等;还有专业的讲解员、啦啦队等,展现徽县青年的青春与担当。

    “尽管工作繁杂,但志愿者热情始终如一;尽管天气炎热,但志愿者认真丝毫未减。”在李姣眼中,这就是体育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

    95后徽县姑娘汪景佳是志愿者中的一员。为了让外地朋友感受到当地的“诗韵”,她凌晨4点半起床,将自己装扮成衣袂翩翩的古代女子,6点半赶到青泥村,和扮成李白、杜甫等角色的小伙伴站在一起,一会儿表演精心编排的诗词歌舞类文艺节目,一会儿忙着帮运动员补充物资,还不失时机介绍青泥历史和徽县各旅游景点……

    比赛当天,徽县中医医院青年医生王萌驻守在赛道组CP6补给点,连续工作13个小时,处理了选手皮肤浅表外伤、肌肉痉挛、扭伤等突发状况。

    一场赛事拉出“长尾效应”

    赛场内外,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互动,让不少外地朋友对青泥岭山地赛、对小城徽县留下美好印象。

    曾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长跑比赛中获得过各种奖项的选手游培泉评价,青泥岭山地赛从筹备到保障,赛事各个方面都非常到位,“起点的布置,很有气氛。补给非常到位,赛道上的志愿者也很热情。”

    55岁的徐红彤来自四川省广元市,在徽县参加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场越野跑比赛。从剑门关到青泥岭,徐红彤认为,两地的山水走势不同,文化脉络却息息相关。她在这里,加深了对蜀道文化的理解,对“川甘一家亲”更有切身体会。

    来自大赛组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青泥岭山地赛参赛人数为1086人,今年,参赛人数超过2200人;其中,50公里组参赛人数从174人增加至370人;5公里组参赛人数从358人增加至1100人。

    为赛事而来的精英选手越来越多。在今年的比赛中,50公里、35公里男子组、女子组冠军均突破去年成绩。福建选手张火话以4小时35分50秒的成绩刷新青泥岭山地赛赛道纪录。

    “我们力争将蜀道·青泥岭山地挑战赛打造成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全国性品牌赛事。”徽县副县长杨星悦介绍,比赛前后,徽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农特产品展销,电商直播带货,特色美食、非遗及民俗文化展示,文旅资源、旅游线路、招商项目推介等系列配套活动,以赛促旅、以赛带商、以赛彰文。

    而借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类似青泥岭山地赛的活动为小城拉出“长尾效应”。

    青泥村所在辖区——徽县大河店镇,结合全域景区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发展高山油菜花海1万余亩,带动中华蜜蜂养殖1万余箱,新建旅游接待中心2处,农家乐3家,农家小饭桌4家,村集体领办民宿1家,有效增加旅游收入并带动农产品销售。

    “全镇的干部群众形成了‘人人都是大河旅游名片’的共识。”大河店镇党委书记杜江荣举例说,在今年的比赛中,一位家住补给点附近的普通村民,主动为运动员炖了一大锅土鸡汤。“他告诉我,要让南来北往的客人感受到我们厚道待客的传统。”

    一场赛事,四两拨千斤,激荡起徽县人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在今年的青泥岭山地赛结束几个小时后,8位“乐为家乡歌、愿为家乡唱”的年轻人在网上发布了一首名为《青泥蜀道》的歌曲。歌曲发布不到一周,全网播放量近10万,一位网友的留言,让主创冉加强很受触动——“通过青泥岭山地赛、通过这首歌曲,我找到了一直喜欢家乡的缘由,它让我充满热爱,带着有趣的情怀去爱、去生活、去收获,我们在进步,家乡在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03日 04 版

在李白那条蜀道火热起跑
共青团12355流动服务台:为青少年巡航护“心”
神秘配料表
微心愿
“温暖的BaoBao”用户供稿TOP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