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8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乌镇​旧粮仓成艺术展厅

古镇艺术范儿扑面 “开仓放粮”圈粉年轻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8月20日   01 版)

    走进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北栅,能看到一片外观颇有沧桑感的仓库,里面却别有洞天——各具特色的艺术展品热热闹闹地聚拢于库房中,新潮、鲜活的艺术范儿扑面而来。

    这场名为“层叠的年轮”的艺术展览,场地主要设置在乌镇粮仓——此处在60年前曾是粮管所,7年前改造为新型“艺术仓库”,“圈粉”了热爱艺术的年轻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小镇老厂房或旧空间“焕新”“爆改”,转变为深受青年群体喜爱的文化艺术空间。当物质化的储存空间转化为精神食粮的储存空间,文化为古镇发展带来了振兴的新力量。

    打造“开仓放粮”的精神文化现场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乌镇旅游创始人陈向宏,从小在乌镇长大,“乌镇有东南西北四栅,粮仓是在北栅,我也曾在北栅生活。我对两个地方记忆最深,一个是对面的丝厂,第二个就是这里的粮仓。夏天收夏粮时这里最热闹”。

    过去10多年,乌镇举办了整整10届戏剧节,同时还有当代艺术展、时尚秀、艺术仓库……陈向宏说,古镇对艺术的不断探索,源于生活的力量,是一种“生活力”。

    古镇如何成为一片可以吸纳万物生长的土壤?在陈向宏看来,“平台化”是未来中国古镇的发展趋势,“不要刻意打造标签,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尊重艺术,热爱艺术,让一大批人被这个地方的艺术魅力感染,成为忠实的粉丝”。

    乌镇粮仓原为20世纪60年代的乌镇粮管所,2017年经重新改造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展示空间,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为3500平方米。

    2022年,由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发起“艺术仓库·乌镇(CAA Armory·Wuzhen)”,以艺术普惠大众为己任,构建当代艺术存、展、租、售多维度可持续发展机制。艺术仓库定期举办艺术展览,邀请国内外艺术院校积极参与,创造一个持续有效的艺术平台。今年“层叠的年轮”粮仓艺术展是“艺术仓库·乌镇”项目的第三次探索。

    在粮仓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介绍,“艺术仓库·乌镇”项目连续进行3年,此地已经呈现出“很好的气质”,“这里不只是展示和存储艺术品,而是一个交流的场所,甚至是一个跟文旅、文创、文教相结合的落地生根的艺术发生器”。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郑靖认为,从粮仓到展厅,并不只是方式上的沿用,而是转换,“我们把它称为‘永不落幕的展览’,它是一个一直在‘开仓放粮’的现场”。

    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邱建卫告诉记者,与乌镇粮仓毗邻的北栅丝厂也是一个“转化”的案例——那是一座由乌镇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缫丝厂改建而来的新型艺术活动空间。

    邱建卫说,乌镇还会考虑进一步开发其他老建筑或者旧空间,“乌镇拥有多个这样的旧空间,它们都具有被改造成艺术空间的潜力”。

    以文化的力量振兴古镇

    郑觐文是中国美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研究方向是艺术工程与科技研究创作,此次在乌镇粮仓展示的作品是《此刻》——由10个造型极简的装置组成的圆阵构筑了一个参观者可进入体验的“声场”。

    郑觐文认为,乌镇粮仓艺术仓库是一个艺术品和旧空间共生、互利的范本,“以往有很多小镇或乡村的旧空间会因为不再实行其原有功能而面临弃置或拆毁,但这些旧建筑旧空间往往承载着当地很多人的记忆及情感”。

    “我们这代在城市里成长的小孩很少接触粮仓,这样的建筑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对陌生的,但是可以感受到粮仓还保留着历史的气息。我的作品会呈现比较现代、科技的风格,它的材质比较冰冷、锋利,也是比较新的。而粮仓的空间用木头和砖墙组成,质感相对温暖、柔软,又是一个老的空间。当两者相遇时,就产生一个很强的对比、很大的碰撞。”郑觐文说。

    郑靖表示,通常美术馆里的展览面对的是有备而来的访客,而像乌镇粮仓这样的公共空间,面对的不是那些有准备的访客。郑靖说:“我们要给公众制造一次‘遭遇’,让他们主动去碰撞、去吸取。”

    “一切传统都曾经是伟大的发明,所以一切真正的传承都是重新发明。”高世名认为,在文化原有的基础上,迸发出新的力量、语言和面貌,这构成了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的发展。

    高世名认为,乌镇这样一个小镇呈现出“四通八达、亦古亦今”的特质,“乌镇是一个江南小镇,但它恰恰承载了这种开放性意识,乌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这样一个江南水乡当中,有面向全球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和乌镇戏剧节,全球思考和本土行动两者结合在一起,令乌镇的‘非常前瞻性’和‘非常价值’得到体现。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水乡风景、互联网经济、艺术科研和数字文化新生态在这里展开,让我们的艺术落地生根”。

    邱建卫介绍,“文化乌镇”与中国美术学院建设“美丽中国”合作成果显著。乌镇还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乌镇与专业院校、从业者携手共同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美好的心愿,实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陈向宏盼望乌镇从传统文化保护到其与当代艺术文化结合,能成为一个系统。他希望,所有从中国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古镇,都可以以文化的力量振兴,“希望这些艺术活动能够让我们更有尊严、更有审美地看待这个世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8月20日 01 版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会谈
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以作风建设保障改革促进发展
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4年“最美医生”
给极端情绪套上理性的“缰绳”
古镇艺术范儿扑面 “开仓放粮”圈粉年轻人
让新型艺术空间“永不落幕”
“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