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第一声鸡鸣响彻太白梁的山谷,王渠小学42岁的老师王明杰也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打开校门迎接孩子们到来。
王明杰腿脚不便,为了方便进行教学工作与日常起居,每周的工作日他都住在自己的办公室。
王渠小学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太白梁乡的偏僻山区。在这所仅有4个年级、28名学生、4位老师的乡村小学里,王明杰已经工作了19个年头。
2005年,王明杰毕业于庆阳师范学校。
“刚来这里不久,我的腿就开始疼。起初我并没在意,觉得可能是过度劳累导致的,没想到腿疼不仅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愈发严重。”王明杰说。
当时,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王明杰到庆城县医院拍了个片子后又回到学校继续讲课。然而,“右股骨头坏死”的检查结果宛如晴天霹雳,给了他重重一击。
同事们都劝他回家休养,家里人想给他找个新工作,但当他看到教室里孩子们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睛时,王明杰又不舍得离开这里。“这样艰苦的乡村小学最缺的就是老师,坚守在这里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也是为了这些孩子能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他说。
从那以后,王明杰更加珍惜上讲台的时光,全身心投身教育工作。然而,他的腰越来越弯,行动的步伐也越来越缓慢。2009年夏天,他被正式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一种常见于骶骼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的慢性炎症。
随着强直性脊柱炎越来越严重,王明杰几乎每年都要跑几次大医院。而为了避免给学生造成影响,他总是将挂号的日期定在寒暑假。
身体上的伤痛让他既不能久站也不能久坐,但他仍挺直腰板,站在讲台上给仅有4个人的班级授课;医生嘱咐他少熬夜,可每天深夜的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他点灯撰写教案的身影;老师们让他歇着别干活,他总是笑着摆摆手说“没事没事”,转过身就招呼孩子们来领取每天的鸡蛋和牛奶……
“王老师作为我们学校最有资历的教师之一,为人谦逊温和,关爱学生,与同事们相处融洽,受到了所有老师的尊重,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榜样。”王渠小学校长、青年教师刘鹏说。
得知王明杰和自己一样住在庆阳市西峰区,刘鹏就主动担任了他的司机。每个周末,两个人就准时相约,刘鹏驾驶着满载爱心与希望的“专车”往返于西峰区与王渠小学的崇山峻岭之间。
“‘变’这个字我们可以怎么组词呢?对,‘变化’!还可以组成什么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在王渠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4名小学生正认真地听王明杰老师讲课。这是他们升入二年级的第一天,手里捧着新课本的他们对新知识充满了渴望。
这所大山里的小学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在王明杰看来,要教育这样的学生,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
王明杰曾带过一个家庭很特殊的学生:父亲在监狱服刑,母亲外嫁,奶奶去世,爷爷又入赘别人家,继奶奶很不喜欢这个孩子,只好由他太爷与太奶奶监护抚养。“监护人年龄太大且都不识字,孩子又没有直接亲属的支持,这样的家庭在这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让他变得懦弱胆小,爱撒谎,不讲卫生,不愿好好学习。”他说。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明杰像父亲一样送去了关爱。当学生有没弄明白的问题时,他专门给予讲解;当学生不做作业或不会做时,会带他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单独辅导;当学生不开心时,他就进行开导。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变得阳光自信起来了,考试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二年级学生张雅琪(化名)家里姊妹五个,家庭负担重,她在学校里的吃穿用都不如其他同学,也就少了许多精神。王明杰知道后,把自己小孩穿过的、从亲戚朋友那里收集的一些衣服送给了她,时不时地还开导她要好好学习,努力用知识改变自己。
从王渠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孩子们就会去乡里的小学上学。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太白梁乡小学的教学内容,王明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了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在全心投入下,王明杰带过的毕业班曾在全县会考中取得了前十名的好成绩,被传为一段佳话。
“有许多学生也让我感到骄傲,有一名2008年从王渠小学毕业的孩子上了兰州大学,还有一名2010年左右毕业的孩子进了中国地质大学……”当数起那些优秀的学生,王明杰的喜悦溢于言表。
王明杰说,几乎每一年都有很多学生回到王渠村看望他,而那些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信件更是堆满了他的抽屉。
19年来,每当有学生和家长为王明杰送去营养品时,他总是笑着说:“农村家庭挣钱不容易,心意领了,东西就不收了。”而每年儿童节学校筹备活动时,他又是给孩子们买零食水果最积极的那一个。
“尽管脖子难以扭动,导致看书和写字都很困难,但他的教案永远是最厚的,也是用红笔批注最多的。”刘鹏说。
伴随着新课标的发布,许多课程也产生了变化,王明杰就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用电脑观看在线课程并在网上搜索最新的教学资料,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将用全部的爱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播种美,传递美,收获美!”这是王明杰写在笔记里的一句话,也是19年来这个乡村教师身体力行的最美写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许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