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工作中会时常想起自己的小学老师——葛老师。40年前,我小学四、五年级的课程都由他任教。葛老师的到来,为我的小学时光乃至为师之路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葛老师,男性,五十一二岁,个子不高,一米六左右,胖胖的,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儿,特别淳朴可爱。葛老师喜欢干净整洁,他的办公室总是打扫得一尘不染。他也要求值日生天天早到校,先洒水后扫地,保持干干净净。我们的教室在村子中央一所破旧的校舍里,地面坑坑洼洼。写字的桌子要想放平可不容易,试来试去好不容易放平了,被同学不小心一碰又要重整。这方面葛老师要求严格,做不到的时候铁青着脸,我们都害怕。因此我和同学自觉约法三章:下课出入时都小心些,尽量别碰着桌子,碰到的第二天负责值日打扫。因此我们那时的课间是这样的:老师一说下课,同学们先是蹑手蹑脚来到教室门口,然后再跑出去;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进教室接着变得蹑手蹑脚,回到座位上才松一口气。
葛老师喜欢听评书,总会按时播放收听。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但他有一个小收音机。葛老师最喜欢听大师刘兰芳的《杨家将》《岳飞传》。当时村小教育的“疏松管理”让他安排得游刃有余:第四节自习课,我们做作业,他在办公室里听书;下午应我们的强烈要求,师生共11个人一起先听书再上课。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一边听书一边认真记笔记。听到好词好句就及时记在本子上:“如雷贯耳”“尘烟四起”“一不做,二不休,扳不倒葫芦洒不了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葛老师对待错误是严厉又有办法的。那时的我们毕竟还是孩子,难免淘气顽皮。有一次,大家悄悄给我提意见:“上午第四节课,把全校唯一的马蹄子表拨快10分钟,那时葛老师在办公室听书,顾不上我们,正好我们早点儿放学回家玩。”那天上午没到时间,我就提前拨表吹哨,大家作业没做完的都不管了,风一样地冲出教室去了。
下午正当我们沉浸在窃喜中时,葛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一顿批:“你是老师最信任的学生,全校的报时员……”那10分钟,我一点儿都没记恨葛老师,也没怨恨同学,有错咱就改,心里想的正如评书中所言:英雄敢做就得敢当。
葛老师是“项目化主题活动”的实施先锋。四年级第二学期,葛老师首先组织我们开展了“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活动。村里种植剩下的树苗,葛老师给我们每人一棵。要求种在校园西墙边一列,具体定位置、挖树坑、栽树可合作,后面的浇水、观察记录、日常管理都由个人负责。葛老师说等以后我们小学毕业时看谁种的树最好,谁的记录最有价值。葛老师还会在夏天割麦时节组织我们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活动,他会随时调整上课时间带我们一起到田野拾麦穗。葛老师把我们拾来的麦穗积少成多,能换多少油条或西瓜让我们自己算,算对了就分给我们吃。然后他会引导我们再把整个活动写成作文。那种自给自足的享受和范文的分享,在那个匮乏的时代变得非常诱人。
时光匆匆,儿时的我现在也成了一名小学老师。虽然葛老师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却时常在我脑海里出现。什么是老师?老师就是学生在前进的路上回望时,那个依然给他照亮前方的人。
姜卫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