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俄专家:中国满怀信心行走在前进道路上

中青报·中青网驻俄罗斯记者 赵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10月06日   04 版)

    在中国人民欢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俄罗斯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非凡发展成就,并对中俄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丘克表示,经过75年的独立发展,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75年前没有人会相信的伟大经济成就。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无可争议的世界最大工农业产品生产国,这是属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

    巴丘克表示,如果说在几年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主要依靠生产和出口低附加值产品,那么今天的中国在高科技产品生产和出口领域已成为绝对的世界领先者。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也再次证明,一个落后的、欠发达的国家可以在自己选择的正确发展道路上蜕变为全球高科技的领导者。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核大国,中国已拥有所有必要的资源来推行独立、自主、积极的外交政策,包括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科尼亚济耶夫对记者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我们看到,中国正满怀信心沿着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道路继续前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持续巩固,积极参与并引领地区和全球治理。”

    “不需要是中国问题专家,也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多少伟大成就。”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外交教研室主任、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俄罗斯总统前上海合作组织事务特别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基里尔·巴尔斯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也高度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

    巴尔斯基自1982年开始学习汉语、研究中国。198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留学,之后又在驻华使馆工作数年。他对记者说,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关村、苏州街景象仍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我目睹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有多困难,一些地区的经济有多不发达,交通和社会基础设施有多落后。正因为看到了这些,才更加让我惊讶于当今中国的面貌,不仅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崭新面貌,即使在一些内陆城市,它们的现代化水平和城市风貌也让人赞叹。”巴尔斯基对记者说,“要真正客观地了解中国伟大成就背后的深厚底蕴,就必须知晓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在取得当前发展成就之前,领导层和人民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的复杂性。”

    俄罗斯政治信息中心主任阿列克谢·穆欣也对记者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成就,正是得益于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中国科学的发展理念。

    巴尔斯基说,他衷心祝贺中国人民在国家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祝愿俄罗斯的好邻居、亲密伙伴中国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他认为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两国应持续深化友谊纽带,继续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推动社会、旅游、文化、学术交流,扩大地区层面和边境贸易合作,建立城市间的友好关系,系牢两国年轻人之间的友谊纽带。“中俄两国过去30年来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密集的政治对话、紧密的经贸合作、丰富的人文联系及民间交往、国际舞台上密切互动的综合体现,这一切都建立在两国发展利益的高度契合、两国文化的相互吸引、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相近立场基础上。”

    “中俄关系的历史是一部两国友谊不断深化的历史,我们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人文交流等诸多合作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巴丘克指出,中俄关系能够持续释放发展潜力,就是因为两国的发展利益高度契合。

    科尼亚济耶夫也表示,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成熟稳定、战略互动程度最高的大国关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国全方位、各领域建设性合作,共同造福两国人民,维护亚欧大陆乃至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俄罗斯高度重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持续推动双边对话交流,在各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俄罗斯也期望与中国合作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因为这从根本上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

    科尼亚济耶夫指出,不仅在双边层面,中俄两国还在各种多边框架和平台下互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机制在当前国际关系体系变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怎么估计都不为过,我对中俄关系的明日前景充满信心”。

 

中青报·中青网驻俄罗斯记者 赵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0月06日 04 版

中外青年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传好中国东盟友好的青年“接力棒”
“十一”入境游增速超过出境游 彰显开放吸引力
俄专家:中国满怀信心行走在前进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