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牵住扩内需“牛鼻子”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12月17日   05 版)

    2024年年底,“全方位扩大内需”的提出,标志着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将其放在明年要抓好的9项重点任务的首位。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上述工作作出更全面细致的部署,“扩内需”成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

    “目前,国内宏观经济总量失衡,需求不足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解决需求不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着眼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通过政府加大公共产品的投资和供给,带动有效订单增加,从而带动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形成投资、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战略。牵住扩内需的“牛鼻子”,明年,一系列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经济企稳向好。

    扩内需要以提振消费为主导

    消费和投资是内需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重心多向投资领域倾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我国曾推出“四万亿”计划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据相关研报的测算,其中有约七成的资金被用于支持基建等投资。

    如今,政策取向有了变化,重心从基建投资调整到居民消费和社会民生。这一变化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表述就能看出。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被放在了“投资”之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认为,当前,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转型,在房地产投资需求减弱后,如果继续保持制造业投资的较快增长,将会造成更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唯一的出路就是增加居民消费。”

    “扩大投资的结果就是增加供给能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过去供需有缺口,供给不足,靠投资刺激能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但当供大于求,仍然去刺激供给端,供需矛盾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在出口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就需要扩大内需,而且要以提振消费为主导。

    具体来说,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5年,我国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等。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的第一天,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力做好“两新”工作,推动消费扩量提质增效。

    关于明年的“两新”工作,商务部已经给出了更明确的信号。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12月14日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透露,明年,我国将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稳住消费基本盘,让更多消费者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接下来)我们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出更多务实举措,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盛秋平说。

    其实,在促消费上,自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截至12月13日零时,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家电以旧换新带动八大类产品销售量超49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超51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带动新车销售近90万台。

    中金公司研报预计,今年四季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规模可能在1200亿元左右。如果明年保持全年力度不减,则所需补贴金额将明显提升。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高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举措,可能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财政支出向更广泛的民生领域倾斜或是趋势。”中金公司研究部有关专家说。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升了消费的重要性,反映出政策已经打破了部分思维定式。”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今年我国已经出台了家电、汽车等消费的刺激政策,接下来可能涉及更广义的消费刺激,例如对日用品消费进行刺激。“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充实完善,以及针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方面,中央政府和央行可以发挥更强的作用。”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消费被普遍认为是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当前,商品消费已经接近饱和,但服务消费还有很大的空间。”王一鸣认为,未来,应积极扩大服务消费,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准入限制和价格限制,促进社会投资进入,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对多样化服务消费的需求。“另外,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如何来刺激他们消费,生育补贴、普惠托育等都是可以去做的。”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发展服务消费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会议提到,2025年,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同时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

    投资的关键是提高效益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短期内体现为需求,中长期则转化为供给。从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中的相关表述能看出,政府对扩投资的态度相对谨慎,“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是明年扩大内需工作发力的重点方向。

    所谓“有效益的投资”,就是有质量、有效率、有回报的投资。这并不是一个新提法,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有效投资不仅能够满足当下需求,而且能够创造新的需求,其效果就是从需求端、供给端两方面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盛磊表示,从发展看,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国仍需保持一定投资增速,同时,必须提高投资的精准性、有效性。

    2024年,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统计局12月1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5839亿元,同比增长3.3%;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制造业投资增长9.3%。进入四季度,多地掀起了重大项目“开工潮”,多个省份辖区内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已超千亿元。

    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重大项目就是一个重要抓手。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则更明确地提到,要加快推动“两重”建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建设资金,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用于“两重”建设的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下达,分3批支持1465个项目建设。同时,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提前下达,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159亿元支持121个项目建设。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明年支持“两重”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可能会与2024年规模持平,从而增强对长期限项目的保障能力。

    “当前,(我国的)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还面临总量不足、区域不均、结构上‘看得见的基建多、看不见的基建少’的问题,仍有空间。”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通过政府投资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有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疏通消费堵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激发消费潜力。“此外,还应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带动引导作用。近年来,中央层面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带动社会资本,有力支持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他说。

    实际上,民间资本加速进入重大项目领域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已超过5万亿元。除了加快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有关部门还在积极构建更加规范透明的制度环境,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搭建了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引导有关方面加大融资支持和要素保障。

    在张立群看来,对于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非常重要。但对于公益性、普惠性特征较明显的重大项目建设,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投资公共产品的功能。“这是促进共同富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增加订单,拉动企业生产经营回暖、就业形势好转的关键举措。”他说。

    对于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盛磊的建议是,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做好优质项目推介。此外,还要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深化投贷联动试点合作,强化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17日 05 版

牵住扩内需“牛鼻子”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习近平的乡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