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在日边
晏铌 浙江省桐庐中学教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16日 07版)
“老师,我想用这个题目。”你的声音从我旁边传来。
我偏头去看,见你两手拿着一张A4纸,打印的文字上面,有一行娟秀的手写字迹。“带一捧旧土,发一茎新枝”,这是你的题目。我觉得不错,朴实、直观,也贴合你的身份和发言的情境。
我在心里反复读了两遍,由衷地说,“很好啊,用吧”,同时把视线转向了你。你穿着皮粉色的羽绒服,小脸儿也被衬得粉白娇嫩,平日里的疲累、黯黄似乎都被它逼退了。羽绒服的里面,是藏青色和深蓝色相间的校服。按学校的要求,校服是要穿在羽绒服外面的,但你没有,你总是有你的坚持。你稍稍仰头看着我,眼神里有两分羞怯,六分坚定,还有两分,我仔细分辨了一下,应该是,不安。
“内容,我也不想再改了。”你垂下眼眸。
“那就不改了。”我立刻回答。
“谢谢老师。”你总算笑了,转身出了办公室。
这是下午第二节课的课间。故事应该从上午第二节课课后开始讲。
上午第二节课的大课间,你一直站在黑板前离我两步远的地方。所有问问题的同学都离开后,你才上前委屈地对我说:“老师,你说对了,他们果然提了一堆意见。不但要我删掉一些我最想表达的意思,还说要用第一第二之类的次序语,要方便听众抓重点。我不明白,我把我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听众怎么会听不懂呢?成人礼虽然说是惯例,但不该是过场吧?为什么不能让我说我想说的话?难道一群人聚在一起,难道长大了,就只能说冠冕堂皇的假话?”你越说声音越小,越说语气越沉闷,“我不想演戏,更不想在别人都知道我说的是假话的时候,还像小丑般煽情……”
我摸了摸你的脑袋:“既然是意见,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你愿意的话,再把稿子理一遍也挺好的,看看自己想表达的,是不是都表达到位了。另外,题目倒是应该加上的。”
所以,下午你又来找我了。
时间再往前回溯。昨天晚上,我们俩坐在教室外面的辅导桌前,改你的这篇发言稿。我指着其中一些句子,建议你删了或者改个委婉的说法。
你不情愿:“我不想千篇一律,我想说点真心话。老师,你懂我的意思,对不对?”
我“嗯”了一声,没看你,也没说其他的话。我自然是懂的,但我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有些话,是不大适合在公共场合说的。
过了一会儿,你妥协了,嘟囔着说:“好吧好吧,我其实是知道的。长大了,就没有任性的权利了。”
你把我的电脑挪向了你那一边,在上面敲下:
同学们,明年,我们将走出这熟悉的校门,迎接所有的未知与挑战。这意味着,生病时,身边不会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迷惘时,近旁也没了老师的悉心提点;这还意味着,我们长大了,独立了,必须认清自己的志向与目标,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了。
你停下来,看着我:“这样,也表达了对父母和老师的感念了吧,不一定非得直接说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吧?”
“当然。”
我亲爱的姑娘啊,真实的表达比空洞的致谢更能引人共鸣。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老师,不过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路边的鼓掌人。我们身在其位,所以我们力谋其事。教育教学,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而不是对你们的恩惠。而且,我们早已从你们的成长中享受了乐趣,收获了价值。相信我,亲爱的孩子,我们从你们那里得到的,远多于我们给予的。除了人情之间的礼貌往来,你大可不必有负担,更不要把师生关系和道德捆绑在一起。
你接着敲打键盘:
这句话听着有几分雀跃,事实上,又还有几分伤感。成长,意味着一次次的告别。未来,我们会因为兴趣爱好、专业发展、地缘阻隔而渐行渐远。可我们还是梦想着离开,因为我们渴望远方,向往明天;因为我们懂得,只有告别过往,走出舒适区,去风浪中搏击,去蓝天里翱翔,才能练就强劲的筋骨、稳健的双翼……
你的手指在键盘上轻盈地舞动,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摇翻飞。
走进我的课堂,又走出我关注的目光的学生,远不止你们。上周六,坐在教室后门口那张课桌前安静听课的中年妇人,是我的学生。她换乘两趟高铁,从江西来看我。今年9月,她的小女儿也上大学了。曾经被孩子绊住的双脚一得到解放,她就来了。1998年的夏天,她告别了校园,打过工,自学过大学课程,考过教师资格证,做过小学老师……如今,从事财务工作,正在准备考高级会计师。
她是一个由梦想牵引、有勇气支撑的人,她一直在跟各种过往告别,也一直走在新的征途之上。生活屡屡给她泼冷水,她却把生活泡成了一盏浓茶,酿成了一杯醇酒。和我其他的许多学生比,她确实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我还是屡屡告诉很多的你们,她是我最优秀的学生。
我还跟很多的你们开玩笑:“咱们相识于教室,相忘于教室门口。”虽为玩笑,其中却有真相。因为告别,不但是生活的常态,也是生命的必须。人生这趟列车,走走停停,上上下下,谁能伴谁一路呢?利利落落地赶路吧,何必拖泥带水?
你敲击键盘的声音中断了我飘飞的思绪,我跟着光标的跳动,一起读你的文字:
亲爱的同学,你还记得吗?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家庭和学校、父母和老师圈在怀里,全方位地保护了快6年。你可曾想过,一颗充盈着热血的心会如何地迸发?但是,同学,别急,再耐心地等一等吧,再等100多天。明年6月,一切意义都会被彰显和镌刻。我们,别无选择。
耐心,是一种好品质,人生的事,确实急不来,但是,选择唯一吗?并不一定。
还记得我们讨论过的作文题吗?上海某一年的高考作文题:“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人生啊,总有一些沙漠要穿越,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征服沙漠的方式也可以有无数种:徒步、骑马、驾车、飞行……甚至腾云驾雾。
拥有选择的自由,是一件很幸福很奢侈的事情。要知道,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被选择的那一个。十七八岁,人生这出大戏,才拉开第一重帷幕,要怎样唱念做打,你们不但有选择权,还有决定权。你真的是自由的,走出这个门,你的人生才真正打开。生命的样貌,各有不同;人生的可能性,也万万千千。
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去想去的地方;我也相信,世界上的绮丽风光、奇闻逸事一定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给我们以最美的呈现。
我也是相信的。相信时光,相信岁月,相信付出,相信勇气,相信你们。
那个扎着马尾辫,风尘仆仆地来到我办公室的男生很帅。他说:老师,一年时间,我走遍了澳大利亚的角角落落,钱花完了,就回来了,回来考研。他毕业于浙大。
那个蓄着长长的络腮胡,坐在我家客厅里的小伙子很酷。他说:老师,我的公司开起来了,运营得不错,刚刚做完一个项目,这次回来休息几天。他的大学,在武汉珞珈山。
那个拎着一大袋蔬菜,按响我家门铃的姑娘很美。她说:老师,我妈妈种的青菜,送给您尝尝。她研究生在读,请假回来参加国考。
那个一年进了两次手术室,饮食要弃绝荤腥的小姐姐很飒。她说:老师,我竞岗成功了……
还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他们和你们啊,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
我想告诉你们——我的家人、朋友和母校:出走之后,我也许会回来,但现在,我要出去看看。请松开你们温暖的怀抱,请收住你们不舍的目光,请为我注入前行的智慧和勇力,请让我义无反顾地奔向无尽的远方!
好的,姑娘,让我们平静平和地告别吧。
有没有重逢的那一天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你会一直朝向远方;你的远方,有最美的风景,最好的故事。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晏铌 浙江省桐庐中学教师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16日 07版
“老师,我想用这个题目。”你的声音从我旁边传来。
我偏头去看,见你两手拿着一张A4纸,打印的文字上面,有一行娟秀的手写字迹。“带一捧旧土,发一茎新枝”,这是你的题目。我觉得不错,朴实、直观,也贴合你的身份和发言的情境。
我在心里反复读了两遍,由衷地说,“很好啊,用吧”,同时把视线转向了你。你穿着皮粉色的羽绒服,小脸儿也被衬得粉白娇嫩,平日里的疲累、黯黄似乎都被它逼退了。羽绒服的里面,是藏青色和深蓝色相间的校服。按学校的要求,校服是要穿在羽绒服外面的,但你没有,你总是有你的坚持。你稍稍仰头看着我,眼神里有两分羞怯,六分坚定,还有两分,我仔细分辨了一下,应该是,不安。
“内容,我也不想再改了。”你垂下眼眸。
“那就不改了。”我立刻回答。
“谢谢老师。”你总算笑了,转身出了办公室。
这是下午第二节课的课间。故事应该从上午第二节课课后开始讲。
上午第二节课的大课间,你一直站在黑板前离我两步远的地方。所有问问题的同学都离开后,你才上前委屈地对我说:“老师,你说对了,他们果然提了一堆意见。不但要我删掉一些我最想表达的意思,还说要用第一第二之类的次序语,要方便听众抓重点。我不明白,我把我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听众怎么会听不懂呢?成人礼虽然说是惯例,但不该是过场吧?为什么不能让我说我想说的话?难道一群人聚在一起,难道长大了,就只能说冠冕堂皇的假话?”你越说声音越小,越说语气越沉闷,“我不想演戏,更不想在别人都知道我说的是假话的时候,还像小丑般煽情……”
我摸了摸你的脑袋:“既然是意见,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你愿意的话,再把稿子理一遍也挺好的,看看自己想表达的,是不是都表达到位了。另外,题目倒是应该加上的。”
所以,下午你又来找我了。
时间再往前回溯。昨天晚上,我们俩坐在教室外面的辅导桌前,改你的这篇发言稿。我指着其中一些句子,建议你删了或者改个委婉的说法。
你不情愿:“我不想千篇一律,我想说点真心话。老师,你懂我的意思,对不对?”
我“嗯”了一声,没看你,也没说其他的话。我自然是懂的,但我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有些话,是不大适合在公共场合说的。
过了一会儿,你妥协了,嘟囔着说:“好吧好吧,我其实是知道的。长大了,就没有任性的权利了。”
你把我的电脑挪向了你那一边,在上面敲下:
同学们,明年,我们将走出这熟悉的校门,迎接所有的未知与挑战。这意味着,生病时,身边不会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迷惘时,近旁也没了老师的悉心提点;这还意味着,我们长大了,独立了,必须认清自己的志向与目标,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了。
你停下来,看着我:“这样,也表达了对父母和老师的感念了吧,不一定非得直接说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吧?”
“当然。”
我亲爱的姑娘啊,真实的表达比空洞的致谢更能引人共鸣。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的事。老师,不过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路边的鼓掌人。我们身在其位,所以我们力谋其事。教育教学,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而不是对你们的恩惠。而且,我们早已从你们的成长中享受了乐趣,收获了价值。相信我,亲爱的孩子,我们从你们那里得到的,远多于我们给予的。除了人情之间的礼貌往来,你大可不必有负担,更不要把师生关系和道德捆绑在一起。
你接着敲打键盘:
这句话听着有几分雀跃,事实上,又还有几分伤感。成长,意味着一次次的告别。未来,我们会因为兴趣爱好、专业发展、地缘阻隔而渐行渐远。可我们还是梦想着离开,因为我们渴望远方,向往明天;因为我们懂得,只有告别过往,走出舒适区,去风浪中搏击,去蓝天里翱翔,才能练就强劲的筋骨、稳健的双翼……
你的手指在键盘上轻盈地舞动,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摇翻飞。
走进我的课堂,又走出我关注的目光的学生,远不止你们。上周六,坐在教室后门口那张课桌前安静听课的中年妇人,是我的学生。她换乘两趟高铁,从江西来看我。今年9月,她的小女儿也上大学了。曾经被孩子绊住的双脚一得到解放,她就来了。1998年的夏天,她告别了校园,打过工,自学过大学课程,考过教师资格证,做过小学老师……如今,从事财务工作,正在准备考高级会计师。
她是一个由梦想牵引、有勇气支撑的人,她一直在跟各种过往告别,也一直走在新的征途之上。生活屡屡给她泼冷水,她却把生活泡成了一盏浓茶,酿成了一杯醇酒。和我其他的许多学生比,她确实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我还是屡屡告诉很多的你们,她是我最优秀的学生。
我还跟很多的你们开玩笑:“咱们相识于教室,相忘于教室门口。”虽为玩笑,其中却有真相。因为告别,不但是生活的常态,也是生命的必须。人生这趟列车,走走停停,上上下下,谁能伴谁一路呢?利利落落地赶路吧,何必拖泥带水?
你敲击键盘的声音中断了我飘飞的思绪,我跟着光标的跳动,一起读你的文字:
亲爱的同学,你还记得吗?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被家庭和学校、父母和老师圈在怀里,全方位地保护了快6年。你可曾想过,一颗充盈着热血的心会如何地迸发?但是,同学,别急,再耐心地等一等吧,再等100多天。明年6月,一切意义都会被彰显和镌刻。我们,别无选择。
耐心,是一种好品质,人生的事,确实急不来,但是,选择唯一吗?并不一定。
还记得我们讨论过的作文题吗?上海某一年的高考作文题:“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人生啊,总有一些沙漠要穿越,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征服沙漠的方式也可以有无数种:徒步、骑马、驾车、飞行……甚至腾云驾雾。
拥有选择的自由,是一件很幸福很奢侈的事情。要知道,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被选择的那一个。十七八岁,人生这出大戏,才拉开第一重帷幕,要怎样唱念做打,你们不但有选择权,还有决定权。你真的是自由的,走出这个门,你的人生才真正打开。生命的样貌,各有不同;人生的可能性,也万万千千。
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去想去的地方;我也相信,世界上的绮丽风光、奇闻逸事一定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给我们以最美的呈现。
我也是相信的。相信时光,相信岁月,相信付出,相信勇气,相信你们。
那个扎着马尾辫,风尘仆仆地来到我办公室的男生很帅。他说:老师,一年时间,我走遍了澳大利亚的角角落落,钱花完了,就回来了,回来考研。他毕业于浙大。
那个蓄着长长的络腮胡,坐在我家客厅里的小伙子很酷。他说:老师,我的公司开起来了,运营得不错,刚刚做完一个项目,这次回来休息几天。他的大学,在武汉珞珈山。
那个拎着一大袋蔬菜,按响我家门铃的姑娘很美。她说:老师,我妈妈种的青菜,送给您尝尝。她研究生在读,请假回来参加国考。
那个一年进了两次手术室,饮食要弃绝荤腥的小姐姐很飒。她说:老师,我竞岗成功了……
还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他们和你们啊,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
我想告诉你们——我的家人、朋友和母校:出走之后,我也许会回来,但现在,我要出去看看。请松开你们温暖的怀抱,请收住你们不舍的目光,请为我注入前行的智慧和勇力,请让我义无反顾地奔向无尽的远方!
好的,姑娘,让我们平静平和地告别吧。
有没有重逢的那一天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你会一直朝向远方;你的远方,有最美的风景,最好的故事。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