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少年的“心”世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16日 02版)
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黄德镇第二小学的一间大教室里,15名六年级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双臂夹紧身体两侧,左手抬起,掌心朝下与肩同高,右手抬起食指朝上,顶住旁边伙伴的左掌掌心。
吉林大学阳光“童”行青春心航支教队成员正在生动地讲述着乌鸦与乌龟的故事,每当他提到“乌鸦”或“乌龟”时,所有学生都按照要求迅速用左手抓住旁边同学的右手食指,同时避免自己的食指被抓。
该支教队学生负责人许斯棋介绍,这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可以帮助参与的学生迅速启动情绪,并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联结、增进关系。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挑战及未来规划的不确定性,青少年群体亟须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引导。
今年6月中旬,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理健康青春行”专项活动,发动广大高校师生深入一线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科学心理健康测评、心理疏导服务、心理健康调研、宣传12355心理热线等一系列活动,共同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来自全国各地应用心理学、临床医学、机械工程、审计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深入大江南北的城市和农村,以调研发现的问题为导向,探寻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方”。
青少年“心”问题仍是大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涵盖了一项针对全国超过3万名青少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这些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哪里?7月12日至9月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相伴成长之家实践团”针对哈尔滨市通河县第二中学高一、部分高二学生发起问卷调查,148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调查群体主要的压力来自于学业(34%)、人际交往(31.09%)、家庭关系(20%)。
青少年如何排解这些心理压力?几名来自不同实践团的成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青少年并不具备自我疏导和排解心理压力的能力,只能主动寻求或被动接受身边人的帮助。
哈尔滨工业大学相伴成长之家实践团负责人王晴雯发现,大部分青少年选择向同学朋友求助来排解压力,近四分之一青少年在求助后并未得到有效帮助。除此之外,仅有少部分学生会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极个别同学会选择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数量较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十分稀缺。
7月6日,南京审计大学心“秦”向“宁”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二中学。7天里,成员们面向校内7-15岁的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中发现的典型案例进行线下半结构化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们做错事情时,主要照顾孩子的家庭成员处理方式更多为“严厉地批评我”,占比高达44.19%;采取“和我一起找出解决办法”的家庭教育方式占比相对不高。正因如此,当孩子们感到不开心时,鲜少主动寻求家庭成员的帮助。
探寻青少年心理健康“良方”
吉林大学阳光“童”行青春心航支教队的心理健康科普课按照高低年级分为两个主题开展,面向一、二年级学生,推出“情绪特工队”趣味课程,以“儿童情绪管理”为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帮助学生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心耀青春 山海铸梦”特教服务团将学校自主研发的VR系统,带到西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中,帮助他们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增强他们继续接受治疗的积极性。两校还签订了“医教结合”帮扶协议,将只有一次的特教服务变成定期帮扶支教。
电子科技大学星光之羽实践队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成都市高新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社工及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为期数天的“心理健康科普短视频创作营”,力求通过“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四级联动,共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温州大学“知心姐姐”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本次“心理健康青春行”中引入绘本陪伴课堂,引导孩子们理解小主角的情绪变化及应对方式,教授情绪管理工具,介绍并培养情绪管理技巧。
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学会了更多的情绪词汇,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通过情绪管理工具的学习,学生们开始尝试用新方式处理情绪。
在“有话好好说”心理健康科普课接近尾声时,吉林大学阳光“童”行青春心航支教队成员与同学们围坐一圈,一名小女孩的感慨让许斯棋记忆犹新。“以前我总是用难听的话伤害身边的人,现在我知道了好好说话的重要性,我发现我和朋友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好了。”小女孩说。这让许斯棋备受鼓舞:“哪怕只有一点效果,也是值得努力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一米阳光”实践团在近1个月的时间里,前往甘肃、宁夏等8个地区的18处中小学及社区,为1500多名偏乡青少年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知识科普服务。
近年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积极探索更受青少年欢迎的心理服务形式。比如,提升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覆盖,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青少年提供成长咨询、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16日 02版
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黄德镇第二小学的一间大教室里,15名六年级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双臂夹紧身体两侧,左手抬起,掌心朝下与肩同高,右手抬起食指朝上,顶住旁边伙伴的左掌掌心。
吉林大学阳光“童”行青春心航支教队成员正在生动地讲述着乌鸦与乌龟的故事,每当他提到“乌鸦”或“乌龟”时,所有学生都按照要求迅速用左手抓住旁边同学的右手食指,同时避免自己的食指被抓。
该支教队学生负责人许斯棋介绍,这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可以帮助参与的学生迅速启动情绪,并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联结、增进关系。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挑战及未来规划的不确定性,青少年群体亟须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引导。
今年6月中旬,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署开展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理健康青春行”专项活动,发动广大高校师生深入一线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科学心理健康测评、心理疏导服务、心理健康调研、宣传12355心理热线等一系列活动,共同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来自全国各地应用心理学、临床医学、机械工程、审计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深入大江南北的城市和农村,以调研发现的问题为导向,探寻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方”。
青少年“心”问题仍是大问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涵盖了一项针对全国超过3万名青少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这些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哪里?7月12日至9月3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相伴成长之家实践团”针对哈尔滨市通河县第二中学高一、部分高二学生发起问卷调查,148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调查群体主要的压力来自于学业(34%)、人际交往(31.09%)、家庭关系(20%)。
青少年如何排解这些心理压力?几名来自不同实践团的成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青少年并不具备自我疏导和排解心理压力的能力,只能主动寻求或被动接受身边人的帮助。
哈尔滨工业大学相伴成长之家实践团负责人王晴雯发现,大部分青少年选择向同学朋友求助来排解压力,近四分之一青少年在求助后并未得到有效帮助。除此之外,仅有少部分学生会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极个别同学会选择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数量较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十分稀缺。
7月6日,南京审计大学心“秦”向“宁”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第二中学。7天里,成员们面向校内7-15岁的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并对问卷中发现的典型案例进行线下半结构化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们做错事情时,主要照顾孩子的家庭成员处理方式更多为“严厉地批评我”,占比高达44.19%;采取“和我一起找出解决办法”的家庭教育方式占比相对不高。正因如此,当孩子们感到不开心时,鲜少主动寻求家庭成员的帮助。
探寻青少年心理健康“良方”
吉林大学阳光“童”行青春心航支教队的心理健康科普课按照高低年级分为两个主题开展,面向一、二年级学生,推出“情绪特工队”趣味课程,以“儿童情绪管理”为主题,通过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帮助学生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心耀青春 山海铸梦”特教服务团将学校自主研发的VR系统,带到西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中,帮助他们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增强他们继续接受治疗的积极性。两校还签订了“医教结合”帮扶协议,将只有一次的特教服务变成定期帮扶支教。
电子科技大学星光之羽实践队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生、成都市高新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社工及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为期数天的“心理健康科普短视频创作营”,力求通过“学校-医院-社区-家庭”四级联动,共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温州大学“知心姐姐”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本次“心理健康青春行”中引入绘本陪伴课堂,引导孩子们理解小主角的情绪变化及应对方式,教授情绪管理工具,介绍并培养情绪管理技巧。
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学会了更多的情绪词汇,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通过情绪管理工具的学习,学生们开始尝试用新方式处理情绪。
在“有话好好说”心理健康科普课接近尾声时,吉林大学阳光“童”行青春心航支教队成员与同学们围坐一圈,一名小女孩的感慨让许斯棋记忆犹新。“以前我总是用难听的话伤害身边的人,现在我知道了好好说话的重要性,我发现我和朋友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好了。”小女孩说。这让许斯棋备受鼓舞:“哪怕只有一点效果,也是值得努力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一米阳光”实践团在近1个月的时间里,前往甘肃、宁夏等8个地区的18处中小学及社区,为1500多名偏乡青少年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知识科普服务。
近年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积极探索更受青少年欢迎的心理服务形式。比如,提升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覆盖,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青少年提供成长咨询、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