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投身边防事业的年轻人:戍边是件很热血的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海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30日 01版)
每天晚上,当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万家灯火一点点熄灭时,广西边检总站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彬桥边境派出所大青山警务室的灯还一直亮着。
深夜10点半,民警们带齐装备乘车出发。抵达中越边境线旁的一条小路后,他们下车徒步巡逻。大山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脚踩落叶的窸窣声、密林深处的鸟叫声。
自2020年驻扎在这里,90后民警傅彬已习惯了这样的寂静。他和同事守护着18公里的边境线,除了每月6天假期,他每天24小时待命。
有时候看着山,他会想念家乡湖南。那里山清水秀,温度适宜,不像这里,衣服怎么也晒不干,被子也潮,蚊子个头大,被叮一下要留疤。
但傅彬还是留了下来。“很多比我工作条件艰苦的人都在坚守。”他说,自己只是崇左戍边人里微不足道的一个。
要守护好脚下的这片土地
作为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设区市,崇左市有大新、龙州、凭祥、宁明4个县(市)和邻国交界,边境线长533.7公里,占广西陆地边境线一半以上,是我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中越两边山水相连,没有什么天然屏障,人员管控始终是重点和难题。”彬桥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苏东华说,以前边境线有动静,民警从山脚下赶过去要1个多小时,2020年成立大青山警务室后,出警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
大青山警务室位于219国道旁,海拔700多米。苏东华说,几年前,去执勤还需要走土路,车在路上晃,“内脏在肚子里震动”。
如今,水泥路修成了,开车便利许多,但还是要格外小心——山路旁就是悬崖,雾大的时候,能见度3米,司机开车要把头伸到窗户外,观察着草丛找路。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苏东华执勤时发现一处草丛里有些被压倒的小草,这意味着可能有偷渡者经过。到了边境线,苏东华又仔细检查边境阻拦设施护栏是否完好。
傅彬告诉记者,巡逻工作更多是通过发现微小的细节去识别。他们的确在山里追赶过偷渡者,但更多时候是根据线索在路上蹲守。
12月的一个早上,大青山警务室的民警正在吃早饭,突然接到信息,一辆走私车可能经过。他们立即佩戴警用装备,设卡进行拦截。一辆载有蚯蚓干的走私车随后被截获。
“有些人专门挑早饭的时间来。”苏东华说,有些违法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很强。
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是凭祥市管辖边境线最长、界碑最多的边境派出所,辖区边境线长27.5公里。
“我们所辖区跟邻国三面接壤,警务室在山上,中间有两个边贸点。”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所长宋伦向记者介绍,该所在边境线设立了5个抵边警务室,巡查、打击涉边违法犯罪人员。
从警14年来,宋伦经常深入山林抓捕毒贩。他身上爬过蜘蛛、蚂蚁、蛇,曾因连续5天追捕,劳累过度而住院。
最危险的一次,他和战友在一段山路上追赶驾车逃窜的犯罪嫌疑人,最后在一处陡坡将人抓获。事后,他才发现,那个陡坡有近三层楼高,因为来不及防护,他双手满是鲜血。
“要想成功抓捕毒贩,就得拼命。” 宋伦始终记得父亲对他说过的话,“当警察就要有当警察的样子,要守护好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37岁的潘武文守护的是宁明县爱店镇47.7公里边境线上的界碑。巡边过程中,他要清理周边杂草,修复破损的护栏,及时给字迹褪色的界碑描红。被树叶割伤、修护栏时被划伤,都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他被毒虫叮咬,高烧住院。“自己想着估计不行了,想到孩子就偷偷流泪。”半个月后他痊愈出院,第二天又开始巡边。
“从小父亲就告诉我,要爱国,要守好边境线。”潘武文的祖父、父亲都是边境“老兵”。小时候,潘武文经常听祖母讲,战争年代,祖父组织民兵分队,带领村民挖地道,躲避敌方攻击。
潘武文也有军旅梦。2005年,他没通过征兵体检,于是自愿到边境一线当了一名民兵。2017年,他又申请加入护边队伍,成为一名护边员。
守碑护边11年,潘武文感觉边境的治安越来越好。尤其是近几年,护栏建起来,道路也通了,“稳定安全多了”。
“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
除了管边控边,边境派出所民警也要服务辖区群众。
大青山警务室可以向国道上的旅客免费提供电、热水,旁边的空地上能露营。如果有人在青年驿站借宿,还能使用民警的厨具做饭。
傅彬见过很多骑行、自驾、徒步的旅客。一位拥有十几万粉丝的户外题材网络博主,说大青山警务室是“3年来最让人有安全感的地方……朴素而热情”。他在青年驿站洗了个热水澡,还撸了猫。
工作不忙时,民警会主动帮村民采摘水果,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包括处理这家丢牛、那家丢狗的小事。
久而久之,村民对民警愈发信任,有的还主动向民警报告自己发现的异常情况。
“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 苏东华相信,只要真心为村民考虑,村民也会成为边境守护者的一员。
“要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宋伦说。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辖区的壮族群众占辖区总人口的92.6%,宋伦发起了“壮族女子山歌队”,向民众普法。
“吸毒原来害处多,两脚踏进条死路,三代连累全家苦,到处借钱人追债……”成立18年来,山歌队创作了200多首普法山歌。10名队员白天做活,晚上利用空闲时间在派出所创作、排练山歌。她们在田间地头唱,在村民聚集的大榕树下唱。
宋伦深知,要想边境稳定,还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在派出所的助推下,辖区成立了6家合作社,村民连续两年人均增收7000元,两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潘武文所在的那逢屯也在带领村民致富。这两年,屯里投入300万元,改造修建了屯史馆、文化广场,并开发建设坚果、无籽柠檬种植示范基地,帮助村民增收。
“服务边防是件很热血的事”
边防事业离不开年轻血液的注入。2021年,22岁的杨慧丽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从百色隆林来到团大新县委。2023年,她对大新县38户家庭困难的青少年群体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祖父母生活,性格大多内向。
她组织志愿者和这些青少年交流,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有人说需要课业辅导,有人想多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志愿者们就在假期开文化辅导课、手工创意课、音乐舞蹈课、反诈骗宣传等。
“乡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资源和陪伴。”杨慧丽记得,有个读三年级的小女孩,和祖母一起住。她入户走访时,小女孩正坐在椅子上画画,回答问题时只会说“是的”。杨慧丽问她喜不喜欢美术课,得过什么奖,女孩的话才多起来,她说想上画画课。
随后,志愿者开设了美术课,让她来参加。从课程活动照片里,杨慧丽看到了她开心的笑容。
工作3年来,杨慧丽组织了5次大学生返乡实践活动。县里没先例、没经验,杨慧丽就摸索着撰写方案、征集岗位、写招募宣传稿,转发到全县各单位工作群。她没想到,第一次发布后就吸引来了两三百名大学生。
大学生都很热情,说以前不知道怎么到政府部门实习,终于有机会了。他们被分配到县直单位、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进行政务实践,没有分配到岗位的也乐意去汽车站为春运站岗、去路口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材料、去村里给学生宣传防溺水和消防知识。
2023年,共青团中央对团大新县委组织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表扬,杨慧丽很有成就感。“觉得在基层帮助、服务了群众。”她说这是早在大三时就定下的梦想。当时,很多学长、学姐去西藏、新疆当志愿者,回来时“反馈很开心”。她也动了心,“能到艰苦的地方服务是件很热血的事”。
如今,她决定留在崇左这座小城,家里也很支持,“我准备在这儿好好干”。
彬桥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郭庆也喜欢这份工作。他从小爱看抗战剧,听老师和父母讲很多边防知识,一直觉得为祖国作贡献很光荣。
如今身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为家乡人做事,他有种“主人翁”的感觉,亲戚朋友也都以他为荣。工作之余,他喜欢收集有趣的视频素材,制作成宣传材料,让更多人了解警务室民警的工作。“让我加班加点,我也愿意做。”
傅彬坦陈,在深山里待久了,也会觉得生活枯燥。他买了相机、吉他、电子琴、无人机,工作不忙时,移民管理警察们会聚在一起烧烤、唱歌。
他们把警务室当成家——灯是自己安的,墙是大家刷的,“连凉亭都是从网上买来材料自己组装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海月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30日 01版
每天晚上,当广西崇左市龙州县的万家灯火一点点熄灭时,广西边检总站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彬桥边境派出所大青山警务室的灯还一直亮着。
深夜10点半,民警们带齐装备乘车出发。抵达中越边境线旁的一条小路后,他们下车徒步巡逻。大山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脚踩落叶的窸窣声、密林深处的鸟叫声。
自2020年驻扎在这里,90后民警傅彬已习惯了这样的寂静。他和同事守护着18公里的边境线,除了每月6天假期,他每天24小时待命。
有时候看着山,他会想念家乡湖南。那里山清水秀,温度适宜,不像这里,衣服怎么也晒不干,被子也潮,蚊子个头大,被叮一下要留疤。
但傅彬还是留了下来。“很多比我工作条件艰苦的人都在坚守。”他说,自己只是崇左戍边人里微不足道的一个。
要守护好脚下的这片土地
作为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设区市,崇左市有大新、龙州、凭祥、宁明4个县(市)和邻国交界,边境线长533.7公里,占广西陆地边境线一半以上,是我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中越两边山水相连,没有什么天然屏障,人员管控始终是重点和难题。”彬桥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苏东华说,以前边境线有动静,民警从山脚下赶过去要1个多小时,2020年成立大青山警务室后,出警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
大青山警务室位于219国道旁,海拔700多米。苏东华说,几年前,去执勤还需要走土路,车在路上晃,“内脏在肚子里震动”。
如今,水泥路修成了,开车便利许多,但还是要格外小心——山路旁就是悬崖,雾大的时候,能见度3米,司机开车要把头伸到窗户外,观察着草丛找路。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苏东华执勤时发现一处草丛里有些被压倒的小草,这意味着可能有偷渡者经过。到了边境线,苏东华又仔细检查边境阻拦设施护栏是否完好。
傅彬告诉记者,巡逻工作更多是通过发现微小的细节去识别。他们的确在山里追赶过偷渡者,但更多时候是根据线索在路上蹲守。
12月的一个早上,大青山警务室的民警正在吃早饭,突然接到信息,一辆走私车可能经过。他们立即佩戴警用装备,设卡进行拦截。一辆载有蚯蚓干的走私车随后被截获。
“有些人专门挑早饭的时间来。”苏东华说,有些违法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很强。
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是凭祥市管辖边境线最长、界碑最多的边境派出所,辖区边境线长27.5公里。
“我们所辖区跟邻国三面接壤,警务室在山上,中间有两个边贸点。”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所长宋伦向记者介绍,该所在边境线设立了5个抵边警务室,巡查、打击涉边违法犯罪人员。
从警14年来,宋伦经常深入山林抓捕毒贩。他身上爬过蜘蛛、蚂蚁、蛇,曾因连续5天追捕,劳累过度而住院。
最危险的一次,他和战友在一段山路上追赶驾车逃窜的犯罪嫌疑人,最后在一处陡坡将人抓获。事后,他才发现,那个陡坡有近三层楼高,因为来不及防护,他双手满是鲜血。
“要想成功抓捕毒贩,就得拼命。” 宋伦始终记得父亲对他说过的话,“当警察就要有当警察的样子,要守护好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37岁的潘武文守护的是宁明县爱店镇47.7公里边境线上的界碑。巡边过程中,他要清理周边杂草,修复破损的护栏,及时给字迹褪色的界碑描红。被树叶割伤、修护栏时被划伤,都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他被毒虫叮咬,高烧住院。“自己想着估计不行了,想到孩子就偷偷流泪。”半个月后他痊愈出院,第二天又开始巡边。
“从小父亲就告诉我,要爱国,要守好边境线。”潘武文的祖父、父亲都是边境“老兵”。小时候,潘武文经常听祖母讲,战争年代,祖父组织民兵分队,带领村民挖地道,躲避敌方攻击。
潘武文也有军旅梦。2005年,他没通过征兵体检,于是自愿到边境一线当了一名民兵。2017年,他又申请加入护边队伍,成为一名护边员。
守碑护边11年,潘武文感觉边境的治安越来越好。尤其是近几年,护栏建起来,道路也通了,“稳定安全多了”。
“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
除了管边控边,边境派出所民警也要服务辖区群众。
大青山警务室可以向国道上的旅客免费提供电、热水,旁边的空地上能露营。如果有人在青年驿站借宿,还能使用民警的厨具做饭。
傅彬见过很多骑行、自驾、徒步的旅客。一位拥有十几万粉丝的户外题材网络博主,说大青山警务室是“3年来最让人有安全感的地方……朴素而热情”。他在青年驿站洗了个热水澡,还撸了猫。
工作不忙时,民警会主动帮村民采摘水果,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包括处理这家丢牛、那家丢狗的小事。
久而久之,村民对民警愈发信任,有的还主动向民警报告自己发现的异常情况。
“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 苏东华相信,只要真心为村民考虑,村民也会成为边境守护者的一员。
“要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宋伦说。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辖区的壮族群众占辖区总人口的92.6%,宋伦发起了“壮族女子山歌队”,向民众普法。
“吸毒原来害处多,两脚踏进条死路,三代连累全家苦,到处借钱人追债……”成立18年来,山歌队创作了200多首普法山歌。10名队员白天做活,晚上利用空闲时间在派出所创作、排练山歌。她们在田间地头唱,在村民聚集的大榕树下唱。
宋伦深知,要想边境稳定,还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在派出所的助推下,辖区成立了6家合作社,村民连续两年人均增收7000元,两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潘武文所在的那逢屯也在带领村民致富。这两年,屯里投入300万元,改造修建了屯史馆、文化广场,并开发建设坚果、无籽柠檬种植示范基地,帮助村民增收。
“服务边防是件很热血的事”
边防事业离不开年轻血液的注入。2021年,22岁的杨慧丽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从百色隆林来到团大新县委。2023年,她对大新县38户家庭困难的青少年群体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祖父母生活,性格大多内向。
她组织志愿者和这些青少年交流,询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有人说需要课业辅导,有人想多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志愿者们就在假期开文化辅导课、手工创意课、音乐舞蹈课、反诈骗宣传等。
“乡村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资源和陪伴。”杨慧丽记得,有个读三年级的小女孩,和祖母一起住。她入户走访时,小女孩正坐在椅子上画画,回答问题时只会说“是的”。杨慧丽问她喜不喜欢美术课,得过什么奖,女孩的话才多起来,她说想上画画课。
随后,志愿者开设了美术课,让她来参加。从课程活动照片里,杨慧丽看到了她开心的笑容。
工作3年来,杨慧丽组织了5次大学生返乡实践活动。县里没先例、没经验,杨慧丽就摸索着撰写方案、征集岗位、写招募宣传稿,转发到全县各单位工作群。她没想到,第一次发布后就吸引来了两三百名大学生。
大学生都很热情,说以前不知道怎么到政府部门实习,终于有机会了。他们被分配到县直单位、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进行政务实践,没有分配到岗位的也乐意去汽车站为春运站岗、去路口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材料、去村里给学生宣传防溺水和消防知识。
2023年,共青团中央对团大新县委组织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表扬,杨慧丽很有成就感。“觉得在基层帮助、服务了群众。”她说这是早在大三时就定下的梦想。当时,很多学长、学姐去西藏、新疆当志愿者,回来时“反馈很开心”。她也动了心,“能到艰苦的地方服务是件很热血的事”。
如今,她决定留在崇左这座小城,家里也很支持,“我准备在这儿好好干”。
彬桥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郭庆也喜欢这份工作。他从小爱看抗战剧,听老师和父母讲很多边防知识,一直觉得为祖国作贡献很光荣。
如今身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为家乡人做事,他有种“主人翁”的感觉,亲戚朋友也都以他为荣。工作之余,他喜欢收集有趣的视频素材,制作成宣传材料,让更多人了解警务室民警的工作。“让我加班加点,我也愿意做。”
傅彬坦陈,在深山里待久了,也会觉得生活枯燥。他买了相机、吉他、电子琴、无人机,工作不忙时,移民管理警察们会聚在一起烧烤、唱歌。
他们把警务室当成家——灯是自己安的,墙是大家刷的,“连凉亭都是从网上买来材料自己组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