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究竟有多少面?

  不知何时开始,

  年轻人用来形容自己的关键词充满了反差感——

  既要“松弛感”,又要生活充满“Passion”。

  有时是“浓人”,有时又成了“淡人”。

  有时做什么都想要个“搭子”,有时又想要“零糖社交”。

  既勇闯潮流最前沿,又担纲传统守护人。

  ……

  过去一年中,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通过一系列社会调查,去探索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朋友在学习、实践、消费、社交、娱乐、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从中,我们看见一个画像立体、触角多元的受访青年群体,他们或许是一些相互矛盾的关键词的集合体,但这正是因为年轻人不止有一面。

  书写多维、多彩的青春生活,就是要有“松”有“紧”,不拘“浓”“淡”。年轻,“淡妆浓抹总相宜”。

  ---------------

  既玩在社交平台,又学在社交平台

  线上社交平台,对受访大学生来说远不止于社交。一边分享生活中的休闲、娱乐,一边搜集学习上的经验、干货,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受访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学习、娱乐两把抓。他们懂得怎样把生活和学习场景“搬”到线上,更懂得如何把看似功能单一的工具开发得淋漓尽致。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5.7%的受访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休闲娱乐,此外,他们还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保持联络(59.9%)、记录心情和分享生活(58.9%)等。

  社交平台也被一些受访者用在专业学习和技能提升上,调查显示,97.4%的受访者利用社交媒体辅助学习,包括观看专家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的课程(70.6%),观看学习博主分享的学习经验(63.9%),检索绘画、摄影等特长型技能(38.4%)等。

  ---------------

  既会“薅羊毛”,又会为兴趣买单

  受访青年既有“应薅尽薅”的省钱智慧,又有“为兴趣买单”的情感投资。“互联网一代”打开“节俭模式”,68.5%的受访者曾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五花八门的省钱方式;他们会使用电商平台拼单团购功能(59.6%),或是在网络“货比三家”,对比不同平台、商家产品的性价比(58.4%)。

  省钱有方,钱尽其用,若为所爱,倾囊亦可。调查发现,69.7%的受访者愿意为兴趣买单,如烘焙、“吃谷”、汉服、摄影等,休闲娱乐(21.8%)和运动健康(16.9%)也是他们愿意投资的领域。值得一提的是,79.8%的受访青年愿意支持国货,83.8%的受访者对国货现状感到满意。

  当“精致省”“悦己”成为年轻人消费新趋势,这是消费理性的回归,也是消费自信的体现。购买让自己高兴的东西,才是真正找到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

  既在意社交分寸感 又拓展多元化社交

  受访青年需要一定的社交距离,保持一定边界感的“零糖社交”走红。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发现,37.1%的受访大学生对参与社交活动比较积极;32.1%的受访者希望保持较多独处空间,同时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24.7%的受访者对社交活动非常积极,会主动发起或寻找可参与的社交活动。另一项调查显示,80.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

  保有独立性不影响广交好友,读书、运动、学习、旅游、吃饭……“搭子”的陪伴让交友的方式更轻松,也更多元。调查显示,78.6%的受访大学生会在运动中结交朋友,形式包括加入校园运动社团(71.1%)、选择自发组织的运动小组(36.4%)、参加专业体育俱乐部(25.9%)等;55.9%的受访大学生曾参与阅读社交,想分享讨论读书体会、激发新想法是部分受访者喜欢阅读社交的原因(43.6%)。

  ---------------

  既关注爱情 又关注事业

  事业与爱情,是青春序章的双重奏。在受访青年看来,二者都值得好好经营。他们既追求情感的深度,也追求职业的高度。

  他们拒绝盲目的爱情,88.3%的受访青年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他们最想学到如何解决恋爱中的矛盾和分歧(71.8%),以及如何面对感情的结束(71.5%)。

  受访青年相信,好的爱情自带“成长属性”。85.7%的受访者认为,爱情的真谛在于两人并肩面对生活的难题,83.6%的受访者相信双方应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成就更好的彼此。在职业规划上,79.8%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专业时,将就业前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成长(66.6%)、价值感(52.6%)、高薪(42.2%)依次排在受访者看重的工作价值的前三位。

  事业与爱情,不在于选择,而在于心态。关注自身成长,才能追求生活的最优解。爱情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

  既玩转数字生活 又注重文化传承

  既玩得转AI、在互联网的世界“5G冲浪”,又能为汉服和马面裙代言、做非遗的守护人,不管传统还是新兴,都能被受访青年打造成“流行单品”。

  走在潮流的前沿,这届年轻人已经过上了数字化生活。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曾使用过AI工具,AI被用于资料查询(61.3%)、翻译(58.3%)、写作(45.8%)等多种学习、生活场景。93.6%的受访大学生有利用电子设备或数字工具保存数字资源的习惯。

  走在智能化时代的最前沿,不妨碍年轻人担纲传统文化的守护者。98.5%的受访者喜欢国风服饰;40.7%的受访者喜爱国风音乐;78.5%的受访者接触、观看过戏曲或相关衍生表演,60.7%的受访者希望能多为戏曲传播贡献力量。

  ---------------

  既关心自己的小家 也关心国家和世界

  受访青年不仅自己过上数字生活,也在“数字反哺”,带家人、长辈拥抱智能化社会,缩小数字鸿沟,拉近代际距离。95.2%的受访者教过父母、祖辈或其他长辈使用电子产品,其中91.9%的受访者会在过年返乡或放假回家时教长辈,远程语音或视频指导(33.8%)和远程截图、制作引导图(20.9%)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受访青年不仅关注自己的小家,也关心国家这个“大家”,希望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99.4%的受访大学生认为青年应更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98.2%的受访者愿意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97.3%的受访者愿意回到家乡工作,为家乡发展作贡献。受访大学生兼有国际视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93.2%的受访大学生关注当前国际形势,其中32.1%每天都会获取国际资讯,38.6%每周会获取国际资讯。

  ---------------

  既要有松弛感,又要生活有“Passion”

  追求从容面对变化和压力的“松弛感”,年轻人越来越会悦纳自己、善待自己,积极调整好前进过程中的状态和节奏。他们用各种方式放松和愉悦身心,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9.8%的受访大学生观看喜剧综艺,其中87.4%是为了日常休闲,享受喜剧带来的快乐。92.5%的受访者曾经参加过音乐节活动,38.2%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参加过至少1次音乐节。

  但生活就是要张弛有度,年轻人也在激情四射地高喊“人生就是要充满‘Passion’(意为激情——记者注)”。一些受访大学生用暑假“爆改自我”,93.1%的受访大学生制定了具体的暑假规划,52.5%的受访大学生将社会实践纳入暑假规划,41.4%的受访大学生计划参加技能学习和培训。一些受访者用“二倍速”生活提高效率,82.4%的受访大学生有过把时间安排得很满、一天当成两天用的经历。

  ---------------

  既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是社会的热心人

  受访青年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追求内心的舒适,又希望在营造美好的社会环境中出一份力。

  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调查显示,面对心理“阵痛”,66.5%的受访大学生试着用“倾诉”疗愈生活,向他人寻求安慰和帮助。78.1%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可以满足需求,也对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发展有所期待,包括增加咨询位置(55.4%)、完善咨询室保密制度(53.2%)等。

  除了关注自己,他们也关注他人、关注更多人的福祉。他们关心环境保护。调查显示,97.1%的受访者认可低碳生活方式。93.9%的受访者会自觉践行环保行为,78.0%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会组织或参加环保活动,希望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他们关心网络空间环境。32.2%的受访者主动参与过网络谣言的辟谣。他们是践行志愿服务的热心人。91.2%的受访大学生有过利用假期时间当志愿者的想法,65.7%的受访者曾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志愿服务。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30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