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王海华副教授领衔的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音乐治疗实践》创新团队,通过深度融合国际前沿音乐治疗学理与本土人文精神,并运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听障儿童音调感知能力障碍干预的临床神经音乐治疗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维度重塑,打造“国际前沿音乐治疗学理共构与本土人文精神内化”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既能扎根于本土文化,又具备广阔的全球视野,有力推动了音乐治疗学科在全球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

  ---------------

  学理共构:搭建国际化与本土融合的知识桥梁

  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其紧跟世界潮流的专业素养,音乐治疗专业团队,深入研究美国认知行为和德国心理动力学音乐治疗体系,系统梳理全球音乐治疗前沿学理,聚焦先进理念、技术与实践模式。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与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共办“音乐、教育、治疗”创新合作学习国际论坛,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年会”,并将近30项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音乐治疗学与多学科紧密联系,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深度融合。在课程设置上新增“音乐治疗与心理学基础”、“音乐治疗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特殊儿童音乐教育与治疗”等跨学科课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治疗需多学科协同作战。

  与校内相关专业学科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教研、课程共建及联合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调研分析,直观感受不同学科知识在音乐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切实提升其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团队深入挖掘中国本土人文精神内涵,从传统哲学思想、民族音乐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维度入手,将儒家“仁爱”、道家“顺应自然”等理念融入课程,开设“中国传统音乐与音乐治疗”课程,举办民俗文化专家民族音乐家进校园举办讲座、工作坊等活动近百次,大大增强了学生本土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进社区开展“传统音乐养生”公益活动,实施“民族音乐助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项目,收集整理非遗音乐治疗元素融入教学资源,使本土人文精神在专业实践中得以传承与内化,成为音乐治疗专业的特色亮点。

  人才培养模式重塑:多维度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精心梳理优化音乐治疗专业核心课程,依据学理共构和本土人文精神内化理念,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重点。在“音乐治疗基础理论”课程融入国际前沿理论案例分析及本土文化视角阐释,让理论生动且具实践智慧;“音乐治疗临床实践”课程强化针对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群体的案例讲解与模拟操作训练,确保学生兼具扎实理论与较强实践能力。

  打造系列拓展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跨文化音乐治疗比较研究”拓宽国际视野,让学生理解多元性;“中国传统音乐疗法经典案例解析”汲取本土智慧;“音乐治疗与地域文化特色”培养因地制宜开展治疗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路径,助力其在音乐治疗领域自由探索。

  收集整理涵盖不同患者群体的经典音乐治疗案例100余例,构建丰富案例库。教师以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治疗各环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探索,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教学平台,整合汇聚优质教学资源,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协同育人“音乐人工智能与科技实践研究基地”,运用虚拟现实(VR)等先进技术模拟真实治疗场景,以沉浸式体验助力学生学习音乐治疗。

  构建贯穿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及时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实践基地多元能力培养,利用聊城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基地,培养学生与医护团队协作治疗的能力;利用特殊教育学校基地,训练帮助特殊儿童提升能力的技巧等。

  效能验证:全方位彰显培养模式的积极成效

  学生专业素养显著提升。一是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增强。培养模式重塑后,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更扎实系统,专业课程考核成绩优秀率达90%以上,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大赛获二等奖,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大赛获三等奖,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第七届“创青春”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实践操作能力突出。二是跨文化交流与创新思维能力明显提升。学理共构锻炼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可用英语介绍本土特色案例,面对不同文化患者能灵活调整方案并提出创新思路,研究生在“全球音乐智能疗愈论坛”创新思路获好评,展现出跨文化实践能力。

  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提高。一是用人单位高度认可。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音乐治疗专业毕业生满意度极高。毕业生凭借扎实专业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人文关怀素养,获得各方认可。二是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组织开展音乐治疗公益项目服务3700人次;音乐治疗志愿服务活动覆盖7个省,获得第五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培养模式的特色与价值

  培养理念创新融合,学科多维度协同发展,社会价值凸显。新的培养模式打破传统局限,融合国际前沿学理与本土人文精神,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各环节协同推进,历经九年探索与实践,“国际学理共构与本土人文精神内化”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这一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优化,为音乐治疗专业培育更多人才,续写专业发展精彩篇章。

  (信息来源: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12月30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