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3个“超万亿”的瞩目成绩——累计实现税收1.0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在2024年迈过“而立”之年,踏上新的征途。作为中国首个跨国合作工业园区和首个中国与新加坡政府间合作项目,姑苏城外水田鱼塘经历的沧桑巨变,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蓬勃发展的缩影。
“苏州工业园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新加坡国务资政、前总理李显龙2024年11月在园区考察时表示,中国已经找到了成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新方将继续致力于深化同中国的合作,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新合作打开了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扇窗。“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后,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项目相继落地,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新加坡知名新媒体平台《新加坡眼》董事长许振义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我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002年,受新加坡政府委派,许振义来华担任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负责引导新加坡企业在江浙沪皖地区投资经商,“短短几年内,我目睹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创新精神和科技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如今已回国工作的许振义对天合光能、三达膜和华为等中国高新企业“出海”新加坡后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如数家珍。“对中国的现代化,我们在新加坡的感受很明显、很强烈,很令人鼓舞。”他说,“这些年,中国在科技、民生、教育、生活品质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取得的长足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在许振义看来,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离不开3个重要因素:国家高层的洞悉力和推动、企业和科学家的决心和荣誉感、人民力争上游的坚定意志和刻苦努力。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新时代“两步走”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的首个五年收官之年。关于中国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习近平主席2024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提出,要携手推进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态友好、和平安全的现代化。
在许振义看来,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发展样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进一步解释,发展中国家首先要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团结和稳定,这是实现繁荣的基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总体规划,并确保规划与时俱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教育和培训水平,推动工业生产和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要在发展中坚持生态保护,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陈小茹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03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