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激光大电流复合焊接引领者”“创制Cu基微纳米粉体新材料”“开拓太空资产安全服务”“领跑大规模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行业”……这些听起来宏大激昂的目标,并不是哪本热血小说里的故事情节。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有2000多个这样的创业项目,从全国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数十万名青年创业者涌向这个挑战青春、不负梦想的舞台。在这里,梦想和誓言正变为现实。

  释放创新动能,激发创业热情。“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连续为青年创业者服务25年。筑平台、搭桥梁、送服务,赛事在守正创新中持续为青年成长助力导航。

  搭建“筑梦舞台”,赛事参与覆盖面越来越大

  从调研中找问题,在创新中寻答案,东北大学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把生产“难题”转化成了创新创业的“好机遇”。

  2021年,东北大学团委组织开展“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对多个乡村渔场的实地调研中,学生们发现,现有渔场病鱼发现不及时,水质检测工作量大,养殖管理成本也很高。传统渔业水质人工检测技术耗时耗力,还有滞后性;固定式水质监测仪器,范围受限;近几年出现的螺旋桨式水下机器人也存在一些弊病,比如噪声大,影响鱼类正常生存,对水体剧烈搅动影响检测值准确性。

  带着对调研问题的思考,东北大学学生储逸尘着手创建仿生智能实验室,带领着40余名同学一起开始了仿生技术的攻关。

  经过3年技术积累,使用低驱动仿生技术,储逸尘所在的这支青年团队一步步解决了渔业水质检测问题,不但申请了42项专利,还先后成立沈阳粼动仿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粼动仿生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创业之路。

  “我们通过多种类的仿生机器人以及基于多个病鱼数据库训练的AI鱼病检测,形成了独特的矩阵式仿生水下机器人渔业养殖检测系统。”储逸尘介绍,以两栖仿生海龟机器人为例,通过低驱动技术将海龟机器人的前后肢驱动器数量从3个变成1个,机器人噪声大大降低,续航时间也从24小时提高到60小时,成本还降低了50%,水质检测结果也更准确、稳定。

  在今年“挑战杯”的舞台上,他们凭借强劲的实力成功在乡村振兴赛道斩获全国金奖。目前,项目已获得北京亿达等多家机构的意向投资以及渔业养殖行业头部企业的大订单。2024年,公司营收已突破280万元。

  坚守实践育人初心。多年来,“挑战杯”面向广大青年学子搭建展示自我、成就梦想的广阔创新创业平台,通过校赛、省赛、国赛体系化办赛模式,让来自全国各地各类高校的青年学子参与其中,通过“挑战杯”启迪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投身创业实践。

  在这个舞台上,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袁昊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能拿下国赛金奖,与我们这个项目既攻克测绘技术、又契合历史建筑保护需求有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绘天测地”团队负责人袁昊说。

  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袁昊对历史建筑的数字化保护一直充满热情。他和团队成员通过探索技术实现创新,设立数字测绘工作坊,建立宁波绘天测地科技有限公司。他们自主研发的三大核心技术,为历史建筑量身打造了数字测绘建模服务,让古建筑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能在数字世界中重生。

  在“挑战杯”,各类院校、各个学习阶段数以万计青年学子筑梦赛场,今年的参赛项目数和参与学生数更是创下新高。据统计,竞赛共吸引了来自2700余所高校的300多万名大学生参赛,累计提交39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评选产生金银铜奖2000余个。

  胸怀“国之大者”,赛道组别设置持续升级

  飞行决策系统是大飞机航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如同飞机的“大脑”,使飞机具备航迹规划与飞行引导的能力。西北工业大学学生杜鑫阳的创业梦,就是为国产大飞机配备“中国大脑”,实现比肩国际第一梯队的大飞机飞行决策系统。

  杜鑫阳发现,目前的飞行决策系统普遍采用的是四维航迹运行模式,它将三维空间与时间进行协同规划,为飞机构建最优的航迹并提供精确的飞行引导,是现在与未来必须采用的空中交通运行模式。支持四维航迹运行的机载飞行决策系统,是现代和未来先进大型客机不可或缺的重要航电设备。

  然而,民航客机的航电系统市场被欧美国家长期垄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大飞机事业的发展。

  带着一股子闯劲儿,杜鑫阳和小伙伴们组建起了“翱翔智航”创业团队。

  “我们开发出一款支持四维航迹运行的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将飞行计划和航迹预测相结合,基于飞机性能数据库和飞机当前状态参数进行四维航迹运算,并实时评估飞行系统误差进行航迹运行自检,在满足所需到达时间的约束条件下,能实现可定时到达的精准飞行引导。”杜鑫阳介绍。

  “我们将我国自主RNP运行导航精度提升了近10倍。”杜鑫阳说,目前团队的核心技术已在航空工业多家研究单位以及中国商飞落地应用。

  聚焦为党育人,胸怀“国之大者”,赛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不断调整赛道设置,从赛事架构、赛程安排、名额分配及奖项设置、赛事服务、赛事评审等方面进行了升级优化,突出实践导向,切实赋能青年学生,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激发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

  梦想在天空,也在浩瀚宇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宫泽宇的创业梦,是把科幻变为现实。

  宫泽宇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器被送入太空,空间环境拥挤,航天器、空间碎片等空间目标数量急剧增加,碰撞概率激增。卫星、空间站等太空资产极易受到撞击而失效,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市场上对空间碰撞防御关注度并不高,这个方向预计将有超百亿元的市场,但国内至今仍是空白。

  宫泽宇组建团队,创立“牵星科技”公司。他们突破了创新空间目标探测载荷、高精度轨道确定与预报、空间目标监测小卫星三项核心技术,并将为全球空间碰撞预警、避碰提供策略建议、轨道评估与优化等太空资产安全服务。

  “我们推出了国内唯一的太空资产安全服务,突破外国封锁,实现国产替代。”宫泽宇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组建起了初创团队,签订了6份销售合同,价值300万元,并已与5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

  时代为青年的天马行空赋予了广阔天地,赛事也为服务青年梦想不断提质升级。本届比赛将量子技术、元宇宙、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消费、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发展等新内容吸纳到不同组别中,充分挖掘各领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着力引导青年挺膺担当,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

  拓宽国际视野,成就“一带一路”青年创业梦想

  “我们的团队特别吸纳了来自白俄罗斯、阿联酋等多国留学生加入,这不仅提高了团队的国际化程度,更让我们能够在多个目标市场同时开展产品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使项目获得了更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来自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创业团队“丝路链网”,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中夺得金奖。

  这支青年团队在日常研究中敏锐地发现,互联网Web3时代因其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性,大大增加了出现洗钱和诈骗案件的风险。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由于普遍缺乏对Web3的认知,以及技术人才的短缺,导致了相关监管的滞后。

  立足Web3时代新挑战,依托国内首批校企共建区块链实验室,他们开发出了国内首个以异常交易监控为核心、配套了科技情报知识库和开发者情报分析工具体系的智能Web3情报系统。团队负责人王佳鑫介绍:“我们的产品目前已服务中国-阿拉伯科技协会、新加坡Web3公司等并获得一致认可。”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立足国际交流合作,“挑战杯”首次设置了“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通过竞赛加强交流、促成合作,引领国内外青年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青春力量,持续扩大中国青年的朋友圈。来自60个海外国家(地区)的3700余名外籍留学生和504所国际高校的1800名国外学籍学生踊跃参赛。

  高层建筑发生火情怎么办?由于“风助火势”“烟囱效应”“易燃材料”等因素,超高层火灾救援存在“即时性”和“有效性”等要求。为进一步有效解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层消防救援问题,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中外战队带来的“展飞航空”项目在今年的“一带一路”国际邀请赛上获得金奖。

  这支由土库曼斯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的7名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组建的中外青年团队,敏锐地关注到无人机助力高层建筑灭火的实际需求,在已有无人救援方案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单机救援-集群合力-智慧作战”的解决方案。

  “提升单机结构强度与感知能力,利用AI技术赋能蜂群作战方案,引入大模型辅助指战员火场指挥,以切实满足‘够得到、灭得快、体验好’3个核心用户需求。”项目创始人周闽隆介绍,目前,他们的项目已与西安、咸阳、榆林等多个国内城市消防部门以及巴基斯坦有关部门达成合作协议。

  “参加‘挑战杯’竞赛给团队带来了宝贵的成长机会,促使我们的思维模式从单纯的学术研究向创业领域延伸,让我们对项目的市场价值和落地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南京大学“丝路链网”团队的队员们对“挑战杯”开设国际赛道表示认可,“赛道与党和国家重点关心的议题紧密联系,积极响应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其中为我们团队提供了很多启发。在未来,我们也将继续不懈探索,为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奉献出一份青春力量。”

  提升办赛实效,服务青年创业“后半篇文章”

  有了项目,筹资难;有了资金,管理难。如何明确市场定位?如何了解相关政策?为帮助创业青年扫清创业“绊脚石”,提供项目落地转化有效路径,更好服务青年创业者成长,竞赛增设了兼具交流性和服务性的“青创训练营”,并特别设置了科技经纪人观摩环节,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资本对接、项目提升等支持。

  也正是这次参赛经历,让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王瑞辰和他的创业团队“云孪科技”,真正从学校迈向了市场。

  王瑞辰观察到,我国即将面临退役电池的爆发式增长,未来很可能有近百万吨退役电池需要进行回收处理。而大部分退役动力电池仍有70%至80%的残余容量,可以用于5G基站、低速电动车等次一级的应用场景。退役电池数量急剧攀升,传统的检测效率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瞄准广阔市场,王瑞辰着手组建起了创业团队“云孪科技”。团队先后走访全国17个城市、23家企业,积累国内最全电池数据库和业内最全梯次数据库,历时3年时间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带着“云孪科技”技术积累已相对成熟的创业项目,他们走进了“挑战杯”竞赛并一举斩获金奖,获得了来自投资方的关注和面对面交流的好机会,并顺利与秦创原股份有限公司签约。

  为使竞赛项目落地转化精准对接,赛事组委会在赛前赛中征集了有落地转化意愿的竞赛项目524个,组织科技经纪人和投资经纪人分组集中遴选、跟踪对接,筛选出有落地转化潜力的项目126个。

  科技经纪人是本届比赛的一项创新设置,这不仅是一次科技与创业的深度碰撞,更是一次从创新萌芽到市场转化的实践尝试。青年创业者依托“挑战杯”大赛平台链接资源,科技经纪人借助大赛平台发现潜力项目。

  “这些创业学生和创新项目,让我感到很惊喜。同学们对创业充满热情,项目质量也普遍很高。我们和一批好苗子、好项目签订了协议。”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部经理薛智鹏表示。

  作为科技经纪人,薛智鹏觉得,除了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未来前景,团队的个人造血能力更为重要,“学生们在市场端有没有进行过商业化验证和尝试,有没有个人能力让这个项目活下去,我觉得是需要提升和锻炼的”。

  从赛场到市场,为帮助学生适应真实市场环境,掌握创业技能,身临其境体验产品从孵化到赢得客户的全过程,本届“挑战杯”特别设置了“秦创原”青年创新领航计划暨青创训练营。决赛阶段的150名项目团队成员参与其中。

  “我们在青创训练营里和同学们交流,在沙盘推演中也会扮演出难题的客户去‘刁难’他们。比赛奖项名次是其次,我更希望在这样一个模拟真实市场的环境里,给每位创业青年真实竞争的体验,让他们多去接触和学习真实场景中必备的技能,帮助他们适应和了解未来项目发展会遇到的难题,做到有备前行。”薛智鹏说。

  比赛从PPT答辩的模式,走向让参赛者与投资人、科技孵化器以及地方政策直接面对面,把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成长、市场化推广以及投融资结合起来。科技经纪人、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娟觉得,在一个大赛上能形成如此完整的项目培育链,是特别值得称赞的事情。

  “有一部分学生向我们展示和表述的核心全部集中在做技术、做创新、做探索,去打磨一个产品,我很少能看到他们去关注知识产权、法律市场和投融资。”孙娟说,这是她对青年创业项目未来发展比较担忧的事情。

  孙娟认为,以“挑战杯”为契机,比赛探索出的服务青年创业者模式,在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科技经纪人、上海张江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书剑也表示:“通过‘挑战杯’这样一个平台,协同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来帮助青年创业项目,做好团队建设、法律和知识产权的把关,以及投融资和市场模式的对接。推动这件事情做大,是弥补青年创业发展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意义重大。”

  从幕后来到台前,让好的创业项目走进更多投资人的视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赛事结束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邀请获奖选手参与录制《赢在AI+》纪实创投节目,湖南卫视联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同制作推出全球大学生创业节目《夺金2025》。《夺金2025》节目导演姜威表示,“要通过节目,打造正能量的青年榜样,推动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弘扬奋发向上、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新闻媒体是社会氛围的重要营造者,肩负着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使命”。

  (相关专题见3版、4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呈宣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0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