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季,黄灿灿的油菜花海最受年轻人喜爱。而在湖南韶山、浏阳、常宁等地,油菜花不仅有黄色,还有红、绿、紫等多种颜色,让人惊奇又欣喜。

  这多彩油菜花背后的“功臣”是湖南的农业专家。湖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刘忠松将此称为科技助推文旅发展的一个创造,“湖南有2000多万亩油菜,不仅要提高出油率,更可以成为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近日,记者在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看到,在三湘大地,除了广为人知的杂交水稻,还有“太空育种”的鲜辣椒,运用杂交技术培养的湘云鲤、杂交翘嘴鲂等新品种,更有只吃饲料、四季吐丝的彩色蚕……可以说,湖南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科技范儿”十足。

  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助力技术攻关

  湖南农业资源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艳青介绍,2023年,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湖南农业科技创新的聚焦点。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的水稻、油菜、大豆等农作物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把育种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投资百亿元的岳麓山实验室应运而生。

  岳麓山实验室占地近600亩,新建了不少楼房。“岳麓山实验室锚定‘建设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种业实验室’目标,整合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39个省部级以上平台,1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参建。”湖南省政府岳麓山实验室工作专班负责人邵胜强介绍,目前实验室已进驻230个科研团队、2000余名科研人员。未来3年,实验室将集聚2500名以上国内外种业领域高水平人才,汇聚湖南省乃至来自全国的种业科研力量。

  2024年9月,袁隆平生前所在的杂交水稻技术团队成为首个入驻实验室的技术团队。“片区建成后,可储藏超过80万份种质资源,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宝库之一。”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团队首席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告诉记者,入驻后,实验室为技术团队提供了设备、资金、场地等多方面支持,为低镉、超高产、耐盐碱等重大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更优条件。

  岳麓山实验室科研部部长王峰表示,不同于普通科研机构,岳麓山实验室是一种新型创新主体,在用人、管理、运行、考核等方面打破传统科研体制机制束缚,营造人才自由流动环境,让科研更为高效。

  早在规划建设之初,岳麓山实验室便明确了“边建设、边攻关、边出成果”的思路。目前,岳麓山实验室围绕种业底盘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新品种培育等,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承接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做强种业中国“芯”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人士透露,除了打造岳麓山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湖南还积极探索符合农业科研特点与产业规律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将省农业农村厅管理的6个科研事业单位,整体划转到省农科院管理,并以此为抓手,积极推进全省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目前湖南省拥有两家中央在湘科研机构,17家省市级独立农业科研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涉农院校和隆平高科、华智生物等涉农企业,组建了一批非独立的农业科研机构,现有编制内农业科研人员多达5000人。而丁玉龙、邹学校等8位院士牵头建成的12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里,有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区域试验站长175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领域涵盖水稻、油料、辣椒、柑橘、猪、鱼、竹木等,为原创性、引领性农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提供了基础条件。

  2023年,超级杂交水稻品种“粒两优8022”在测产中取得平均亩产1251.5公斤的成绩,刷新我国杂交水稻单季亩产最高纪录,完成了袁隆平2018年提出的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

  “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目前,杂交水稻在国内累计推广约100亿亩,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赵炳然介绍,目前杂交水稻在国内每年推广面积达两亿亩,在海外推广也达1亿亩左右。从东南亚到巴西,从北美到非洲大陆,中国的杂交水稻已遍布世界各地。

  2024年10月,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设立并启动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杂交水稻理论、技术、品种的重大突破,巩固世界领先地位,打造国际一流的杂交水稻理论创新高地、重大品种培育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摇篮、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赵炳然说。

  科技赋能,创新成果持续产出

  “无辣不欢”的湘菜里,辣椒是当地餐桌上的主角。湖南省岳阳市樟树镇的辣椒因具有脆、嫩、香、糯等特征,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售价曾达到每斤300元左右。而当地辣椒的成长不仅和本地独有的“小盆地”气候等因素息息相关,也离不开科技培育技术的发展。

  岳阳市湘阴县与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请来“辣椒院士”邹学校蹲点指导,设立院士工作站,推动樟树港辣椒提纯复壮、增产提质。“这种辣椒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需要超过200天的成熟期,这导致其种植成本远高于普通辣椒。”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峰介绍,目前团队正研究如何在不影响辣椒品质的情况下,延长樟树港辣椒的采摘期。

  因辣椒种植非常消耗土壤肥力,以往辣椒需要隔年种植,以保持土壤养分。如今在专家指导下,通过种子提纯培育、间隔种植其他换季蔬菜等方式,这一难题得以解决。

  2022年,163.1克樟树港辣椒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行太空诱变育种。如今,在阳雀湖航天育种培育基地,“天椒”种子进入筛选试验种植阶段,长出嫩苗。

  通过科技赋能,樟树港辣椒酱、辣椒饼等产品也火爆出圈。樟树港辣椒2023年种植面积过万亩,当地的辣椒直供北京、广州、上海等10多个城市的100多家餐饮企业。

  马艳青介绍,近年来,湖南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打造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创新高地,加速推动湖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方面,湖南制定了《湖南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创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工作机制;聚焦农业新品种培育等8个领域,采用竞争择优、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多种项目形成机制,开展攻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见习记者 王璟瑄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0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