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踏入航空智能制造创新工场,一脚踩在柠檬黄和荷叶绿撞色的地板上,耀眼的阳光洒进来,新鲜而充满生气。
创新工场既是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品、新人才的孵化器,也是形成未来航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核心平台。
新鲜、新颖、新奇……总之,打破常规,一切都要“新”。作为这座红房子创新工场的倡议者,中航工业制造院院长李志强是航空制造领域的一员老兵,驰骋疆场30多年的他,身板挺拔,中气十足,面对呼啸而来的新技术时代,他有着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在李志强院长眼中,最宝贵的是创新型人才。在创新工场中,一批年轻人已在创新舞台上“当主角、挑大梁”。
采访中,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制造院的年轻人“不卷”,他们能够心无旁骛专注投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还在硕士、博士阶段就读的科技人才,可以申请青年基金。“如果我没有理由反对你,我就应该支持你。”李志强院长的这个“低门槛”,让院里的年轻人“能高高兴兴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得益于这种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这些年轻人选择了这里、留在了这里。
采访中,年轻的“准妈妈”于音的一番话令人动容。
历经三代人传承,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于音言辞恳切、信心满满地说,请相信我们,一定会让中国自己的技术再上台阶。
依托创新基地,形成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验证基础环境、培训基地、解决方案能力培育以及科研管理模式等,构建集科研、验证、人才培养、市场推广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新型科技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先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能力,支撑航空智能制造创新发展。
在创新工场的外墙上,白色的立体字写着“Innovation Incubator(创新孵化器)”。红房子内的每个人,都是创新希望的孕育者。
同样被孕育的,还有于音的希望——这个“准妈妈”的预产期就在春节。春光中,新的生命将呱呱坠地,和年轻的创新工场一同成长。
蒋继璇 崔丽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1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