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山西省大同市的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在大秦线始发编组站——湖东站内,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湖东电力机务段的HXN5B-7037“共青团号”调车机正在执行“华丽变身”后的首次春运任务。
夜幕降临,95后王东苗目光专注地坐在“共青团号”机车驾驶座上,操纵机车穿梭在股道之间。虽然身穿厚重的冬季作业服,但丝毫不影响他双手熟练地操控着机车设备,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有序推进。
作为湖东电力机务段“共青团号”负责人,年轻风趣的王东苗总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我的工作就像‘推箱子’游戏,通过来回调动车厢,将一节节满载煤炭的车厢精准地编组成列车,并确保这列车准确无误停靠在指定位置。这听起来好像挺轻松,却需要司机时时安全、高效、准时完成编组任务。举个例子来说,一列2万吨的重载列车就需要编组210节车厢,全长2600米,准确地编组‘大家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湖东电力机务段“共青团号”调车机乘务组的历史可追溯至半个世纪前,经过时代变迁,机车型号前后5次迭代更新,历经8任司机长。一代代青年驾驶钢铁巨龙,安全行驶超过100万公里,精准完成列车编组逾5万列次。如今的“共青团号”调车机乘务组传承衣钵,继往开来。乘务组现有职工8名,平均年龄29岁,主要担当湖东站场调车任务,平均每天编组列车20多列、车辆达1100多辆、“手比眼看嘴呼”400多次。每一眼检查、每一个手势、每一句确认,都是乘务组保障安全、标准如一的具体表现。作为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首批命名的“共青团号”列车,新任司机长和乘务组青年们开始思考,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组建一支技术精湛的“王牌”队伍呢?要想接好“共青团号”的荣耀接力棒,就必须承担起守护线路安全的尖兵职责。
“我们一定下足功夫,把‘共青团号’开好!”乘务组成员下定决心,提升业务能力。利用班前班后会时机,开展“每日一学”“每月一主题”等专题学习,常态化、滚动式、靶向性开展业务培训,将安全成绩、作业标准、个人作风等作为积分项,评定个人综合素质排名,打造提素创优、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
调车作业需要“慢工出细活”,虽然车速不高,但在分解列车作业的过程中,调车信号变化频繁、停留车位置众多,司机除了要确认好信号,还要掌握好列车行驶的速度。
“春运期间我们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加之湖东站作为大秦线始发编组站,站场道岔多达百处,调车径路复杂,确认道岔开通方向、调车信号显示是安全作业的重中之重,我们有信心组好每一列车、站好每一班岗。”乘务组青年司机温晶说。如何在确保调车安全基础上提升作业效率,做到稳中求快,是班组成员思考的重要课题。
号长王东苗带领“共青团号”所有成员立足岗位实际,发挥创新思维,针对站场调车作业示意图以及线路纵断面,对既有的操纵方法进行技术升级,结合每日调车作业计划优化作业方法,优化调度策略、交接班时间控制、入库上油上砂及整备等环节,探索高效作业模式,将平日20多钩的作业量最高提升至30钩,效率提升近二分之一。
“调车作业效率提高,意味着能够有更多的电煤运往全国各地,为保障民生用电贡献力量。大秦线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的战略动脉,是我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十大钢铁公司和上万家工矿企业的生命线,全力保障了居民生产生活用电能源需求。”“共青团号”乘务组成员李鹏超在司机室内一脸自豪地说。
为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乘务组付出了诸多努力。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是8个小伙子无数次的试验与钻研、数百次的争论与探讨、翻阅查看的几百项资料。乘务组自主创新,结合和谐型内燃机车特性,总结出一套冬季作业方法,使机车检查、制动机使用效率较之前提升了10%以上。
2025年春运期间,“共青团号”调车机乘务组针对性制订了春运工作方案,通过总结运用“一看、二闻、三听、四触、五摸、六敲”六步作业法,将作业时间科学压缩,每个作业环节按照分钟计算,预计整个春运期间将节约作业时间1200多分钟,编组800多列,完成1200多钩,走行3000多公里。他们编组的列车将完成4000多万吨的电煤运输任务,为大半个中国送去光和热。
通讯员 郝妍 闫佳妮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22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