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山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教育界别协商会议上,如何降低“三育”(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打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成了省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此次界别协商会议议题为“降低‘三育’成本,让更多人愿意生、养得起、教得好”。“这是省政协在全会期间创新开展的重要协商形式,目的是通过聚焦生育、养育、教育问题,深入协商、精准建言,集中反映界别委员的意见建议,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为推动相关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山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邵军介绍。

会议现场多名政协委员踊跃发言,其中,如何纾解生育女性诸多“后顾之忧”成为热议话题。

“现阶段导致我省低生育率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生育女性就业权益保障不够,亟需完善生育妇女就业扶持政策,保障妇女就业创业合法权益,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部主任董红认为。

董红建议,鼓励支持企业通过远程工作、弹性工作时间等模式,为生育女性开拓更多“妈妈岗”,并做好就业兜底,公益性岗位安置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生育女性稳岗就业;将生育女性优先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强化技能培训,支持生育女性创新创业;强化补贴和税费优惠,鼓励企业稳岗留人;强化劳动就业保障,维护生育女性合法权益。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建议:“应创造良好婚育环境,加大妇女就业权益保护力度,禁止任何用人单位出现对育龄妇女的就业歧视。”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树立过程意义上的生育概念,生、育不仅是事件,更是人的生命周期的重大转向,政府应完善生育假期政策和配套措施,给予生育、养育的‘时间补偿’,对生育、养育和教育子女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浪潮科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杰建议,应加大对生育假期成本分担的政策支持。

王立杰举例,员工在A公司工作,产假、陪产假期间的工资由A公司发放,若产假结束后不久跳槽到B公司,A公司就会承受一定的损失,“这也是许多公司不愿招聘生育期女性的主要原因”。

对此,他建议,对产假、陪产假制度进行改革,在保持产假、陪产假工资不变甚至适当提升的基础上,将承担单位由原来的单一公司转变为员工服务过的所有公司,使各公司在招聘生育期女性时不再有后顾之忧,从而保障女性的生育权益。

针对生育女性颇为关注的托育服务,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女子学院副院长刘恩允列举了一组数字:2023年,山东千人口托位数达4个,高于全国千人口托位数3.38个;2023年7月末,山东省备案托育机构数量为3194家,在全国各省份中同比排名第二位,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为11.13%。

“但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相比,托育服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刘恩允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多元化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尚未形成;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普惠程度不高;托育服务专业人才短缺,培养体系和晋升渠道不完善,薪酬待遇普遍较低,从业人员流失率高;家长对托育机构的信任度不高,“家庭送托困难”和“机构收托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刘恩允建议,强化多元投入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举办托班,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以及社区嵌入式托育等方式;出台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探索企事业、机关单位职工子女入托补助制度,向家庭发放入托消费券;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包括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增设托育服务管理专业等;加强综合监管,规范行业发展,实现对托育机构全流程、常态化监管。

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提高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同样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巡查组组长梁红卫调研发现,目前影响儿童健康保障水平的因素仍然存在,包括:医疗保障资源欠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建设水平不高,儿科医师数量相对不足、执业压力较大等。

梁红卫建议,应完善基层儿科诊疗设施,加大投入,建立完备的儿科诊疗科室;提升诊疗服务能力,特别要提升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儿童急诊急救能力,畅通绿色通道;鼓励医疗机构设置儿童中医诊疗区。

“应强化儿科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儿科医师各项待遇,在职级晋升时给予儿科医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儿科专业学生适当给予减免学费,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选择儿科专业。”梁红卫同时强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2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