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本都读过的书,我和话少的爸爸有了更多共同话题。
——————————
玛德琳·马丁写的小说《伦敦最后一家书店》是我2024年看完的最后一本书。小说主角格蕾丝在二战期间为人们朗读书籍,书中这样写道:“是阅读让她忘记了疲惫、轰炸和食品限制,也是阅读让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她读过的书越来越多,对各种人物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慢慢地,她发现自己似乎也变得更加包容、更加坚韧。”
我在2024年看完了17本书,唯独最后这一本,阅读的契机很特别。有一天我发现我爸看了这本书。之前从来不知道我爸居然还会看小说,我只知道他会看家电维修方面的书。他看这本书的原因更为单纯:手机阅读应用恰好赠送了这本书,他就用听书功能“看”完了这本书。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讲述了被舅舅欺负的年轻女孩格蕾丝离开乡下到伦敦生活,她在母亲好友的帮助下到樱草山书店工作,最初不爱读书的格蕾丝在书店顾客的影响下逐渐爱上了阅读。二战爆发后,格蕾丝白天在书店正常工作,晚上则担任空袭防御督察员,还为恐惧的避难者们朗读书籍。书店老板埃文斯先生对格蕾丝说:“夜里在伦敦街头,你拯救的是人的性命,白天在书店,你拯救的是人的灵魂。”残酷的战争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格蕾丝的书店始终开着,她始终在为人们朗读,她的书店被重新命名为“伦敦最后一家书店”。
我发现我爸很像书中嘴硬心软的书店老板埃文斯先生——总是默默地对格蕾丝好,按格蕾丝的建议打理书店,悄悄为她涨薪,鼓励她尝试更多。当格蕾丝遇到找茬的书店竞争者,愤愤不平之时,埃文斯先生会用格蕾丝看过的书让她领悟到:那些刻薄的人或许是因为经历过不幸才变得无情无义。我爸有点笨嘴拙舌,却像埃文斯先生一样待人真诚、友善、包容,不善言辞的他们都喜欢用行动表达爱。
由于一本都读过的书,我和话少的爸爸有了更多共同话题。
书中写格蕾丝为人们朗读,“每次新出现一个人物,为了便于大家区分,她还特意换个嗓音,直到最后每个人物都有了自己专属的音质”。我不由得想起我爸常听电台广播,我最喜欢听故事,所以我爸会在我放学后调不同的电台频道,让我可以听完张悦楷的粤语讲古,再听单田芳的评书。如果我放学晚了错过了,他还会录下来,给我听回放。最近我问我爸现在还听电台吗?他说好久没听了。我就兴致勃勃地给他推荐我最近听的音乐电台和有趣的播客。
阅读“就像出发去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少走弯路,就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点亮你的生活”,主角格蕾丝用阅读为疲惫、恐惧、空虚的人们注入团结、韧性和力量。我也很喜欢阅读,阅读能让我减压放松,开阔视野,还能实现个人成长。
有一项覆盖了135个国家、1.8万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休息活动是阅读!因发明渐进式放松法而闻名于世的雅各布森医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阅读能使大多数人放松。还有研究通过测量生理指标发现,阅读在降低血压、皮质醇水平和平复情绪方面与锻炼相同时间瑜伽、太极拳的效果如出一辙。研究者发现,阅读能使人放松,是因为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读书,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掌控读书时的速度和情绪。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把现实世界的问题暂时抛诸脑后,远离他人的同时,还能获得更有趣而宁静的陪伴,而不至于感到孤独。阅读也可以帮助人们提升见识,反思生活。一项脑部扫描的研究发现,阅读时人们的大脑网络会从故事中寻找意义,并参照自身的回忆、对未来的思考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理解意义。
阅读比影视剧有更多留白,也更意蕴悠长,引人入胜。我觉得阅读带给我的感觉和我爸很像。我爸很少主动联系我,很少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也很少肯定和赞美我。但每当我遭遇挫折,被负面情绪包围时,我爸会听我吐槽,虽然他很少用温柔、暖心的话语回应我。我爸很不擅长安慰人,但他会问我钱够不够花,叮嘱我注意身体,还会在我遇到租房选房纠结、电器故障、宣传活动需要拉票等事情时,积极、迅速地给出他的建议和支持。
阅读不像影视剧直接为我们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阅读需要你带着细心和耐心,去感受,去品味,去琢磨。父爱也是这样,像一座山,平时沉默寡言地屹立着,但每当你呐喊时,回声便会传来。作家菲利普·普尔曼曾说过:“书提出建议,读者提出疑问,书回应,读者思考。”大爱无言,大音希声,阅读如是,父爱亦如是。当你有需要时,可以翻开书页,也可以转身去找一直都在的父亲,他不一定会给你柔软的怀抱,但他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在《伦敦最后一家书店》里,阅读是战争时期人们的避难所。而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现父爱就像阅读,当你读懂书时,也就感受到了无言的爱。
黄彬彬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1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