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3年8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大城市公交发展难题求解:
别再用行政手段搞道路建设了
2003年08月12日 01:44:25

新华社记者 黄庭钧 徐寿松

  ■道路功能战略规划失当

  ■公交系统建设严重滞后

  ■难出越修路越堵车怪圈

 

  上海又见行路难,让人不禁反问:到底路堵了车,还是车堵了路?其实,不惟上海,在国内不少大城市,“路越修越多,车越来越堵”这一城市公共交通悖论,正发展成为严重磨损社会运行效率的“城市病”之一。

  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分析,城市交通战略的缺失、中心城区土地的野蛮开发、公交系统的严重滞后、道路资源的低效率配置,是这一“城市病”的病因所在。而轻视科学依据、用行政手段搞道路建设,使得城市难以走出“车路挤兑”的怪圈。

  杨晓光曾参与上海交通管理的规划设计。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一些大都市忙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狠抓交通秩序建设,但适得其反,交通越来越堵。究其首要原因,乃是道路交通的战略考虑出了问题。

  “交通拥挤无外乎路基不足与需求过大的矛盾体现。我国城市道路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例虽然比日本等国家低,但车均占路面积却在日本之上。这说明,我国城市交通的根本症结不在于缺路,而在道路功能的战略规划失当。”

  就功能定位而言,城市道路应分6个层次,即城际高速路、沟通城郊与城市主干道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以及生活区道路,可行车速度从每小时120公里到10公里不等。“但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都不甚明了。道路功能不清导致行车错位的病根不除,增加再多的交警去排堵,结果只能是堵而不疏。”这位道路交通专家说。

  一些城市中心城区的高强度土地开发几近野蛮、无序的程度,老城区变成了密密麻麻的住宅区是中国城市的一大特色。“城市人口与道路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巨量人口集聚于中心城,千军万马进出焉能不堵?”杨晓光说道。

  他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总量严重滞后,结构比例失调。世界大都市的公交系统承载的人口出行比重平均在50%到60%之间,东京达80%,而我国的公交出行比例不足30%。

  此外,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主要依托于公交车,上海目前只有3条轨道交通线,全长不过65公里。而东京的轨道交通线有近2000公里,光地铁就有200多公里,星罗棋布的电气化轨道交通网有效缓解了密集人口带来的交通压力。

  他说,资料表明,世界上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其轨道交通运量占公交运量均在5成以上,有的超过7成。巴黎轨道交通承担70%的公交运量。这一比例在东京达80%,莫斯科和香港也在55%以上。而在北京,居民乘用地铁和地面公交车的出行比例不足30%,其中地铁又不及公交总量的15%;在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也只有110万人次,占全上海客流量的十分之一稍强。公交、轨道运营比例集中反映出我国城市市区道路网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

  杨晓光指出,导致城市出行难还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动静态交通相互争夺空间,道路资源利用率低下。目前几乎国内所有大城市都有停车难的问题,因市区停车不便产生的临时停车占道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在行车辆遇阻或减速。在上海,由于主干道的交叉口开得太多,车辆运行时速经常会由40公里锐减至20公里左右。加之行人、自行车违章穿道、绿化景观挤兑道路等因素,最终使得这个大型城市的道路使用效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两院院士吴良镛也曾指出,国内许多城市把架桥修路当作改善交通的重要举措,这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交通拥堵必须通过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予以根本解决。当务之急是廓清道路的战略性功能定位,分层次进行适应性改造,成片搞活而不是条线各自为阵,并且要赶紧补上城市公交这一课。

  杨晓光呼吁:“别再用行政手段搞城市道路建设了!”不少地方的政府惯于用行政手段去解决交通问题,结果越弄越糟。他提醒,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科学性极强。领导现场办公固然是好事,但也要以科学为据,否则,头痛医头的城市交通永远走不出“路越修越堵”的怪圈。

  (据新华社上海8月11日电)

 

上海又见行路难(2003-08-12)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