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陈淳,1968年参加工作,当过知青、工人、机关干部……”
朴实无华,不讲客套话,陈淳把工作状态带到了自己的事迹报告会上。
9月14日,陈淳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信访局和北京市信访系统的700多名信访干部听一位“编外信访干部”论道群众工作。
现任吉林省吉林市委副秘书长的陈淳,本不负责接访,却因为主抓涉及群众利益的国企改制工作,不由自主地介入到了接待群众上访工作中,一干就是10年(陈淳事迹本报曾于2月27日、28日报道)。
“我觉得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有四心:接待群众要热心,听取意见要耐心,解决问题要真心,改正错误要有决心。”陈淳掰着手指头给大家讲他的体会。
报告团成员、吉林市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朱燕芹回忆,2005年7月,吉林市的一家工业企业职工安置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一天,100多名职工代表涌进了企改办。有人张口大骂,有人“咣咣”敲桌子。一个身材魁梧、脸色黝黑的中年男职工挤到陈淳身边大喊:“都几个月不开支了!老婆和我离了,孩子也让她带走了。告诉你,你要再不给我们解决问题,老子今天就不活了。”说着,他突然从身后拎出一个汽油瓶……
陈淳显得很镇定:“职工朋友们!请大家冷静。你们的事,我一定会尽心尽力,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如果你们相信我,就要给我解决问题的时间。”
就这样,每天24小时,这100多个人吃住在企改办的会议室里“监督”陈淳。当看到陈淳为解决他们的事,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守了一周的他们放心地撤离了……
台下的信访干部们静静地听着。类似的场面他们也见过。谁都知道这种情况最难解决。
最后,陈淳跟大伙儿分享做群众工作的“四条经验”——
一是要见不要躲。没有干部害怕群众的道理;
二是要疏不要堵。接待上访的实质是要同群众交流和沟通,而不是要把上访堵住,把群众顶回去;
三是要冷不要热。遇到突发事件,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尚不清晰时,要先调查研究,缓和矛盾,不要急于下结论表态。“热处理”容易出偏差;
四是要柔不要刚。同群众打交道,在方法上必须和风细雨,不能和群众动气对着干。
报告会结束后,一位20多岁的信访干部对身旁的同事说,“像这样‘四要四不要’的法则,说起来不难。可要真让老百姓满意,回去还得多下点功夫。”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