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10年7月2日 星期
当前位置:首页-->> 特别报道

获得武术加分的考生:赛程设置有漏洞

实习生 肖若昕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7-0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老实说,我们这一批高考前培训武术的同学,绝对水平上接近专业水准的确实占少数。但如果按照省里的统一排名,我们绝对是名列前茅、可以拿到加分资格的,这是制度设计的问题。交钱就能加分,有这么好的事吗?我们也是经过艰苦训练、浑身是伤才拿到这个名额的。”北京某高校学生、去年毕业于湖南省娄底三中的宫凯(化名)这样对笔者说。

    “专业武术选手报不满,我们就有希望”

    宫凯告诉笔者,在湖南省,高考武术加分确实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他所在的娄底三中通知学生,可以以个人名义与“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签订协议,学两年武术之后参加“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只要获得单项前6名、再通过湖南省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即可在高考中加20分。

    两年的训练之后,就与专业武术运动员同场竞技,还能拿到单项比赛的前6名,这真的可能吗?宫凯说:“事实上,这是利用了比赛赛程设置上的一个漏洞。”

    湖南省高考特长生加分制度中规定,获得省级比赛前6名的同学可以获得加分20分,相应的市级比赛名次可以获得10分。在宫凯参加的省级比赛——“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并不区分专业组和业余组,人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武林高手与业余票友同场竞技。比赛的分组方式是:分为男女两组;男女组中分别分为代表省内各个地区的“市州组”和获得省内比赛资格的一些学校组成的“馆院组”;两组中又分设刀、枪、剑、棍、南拳、自选拳、太极拳、对练8个项目。这样算来,每个项目组中的前6名都有可能获得加分资格,那么整个比赛就有192人可能获得高考加分。

    “我并不知道当年跟我一起比赛的专业武术选手到底有多少人,但是我在比赛现场估摸了一下,大概只有60多人。”宫凯说。这样一来,意味着有100多个高考加分的名额被空了出来。

    宫凯告诉笔者,比赛报名时,并不限定每位参赛选手报名项目的数量。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报两到3个项目,“总有一个项目专业武术选手报不满,我们就有希望”。

    笔者了解到,“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总部设在长沙,还在娄底等其他城市有多个分部。据宫凯介绍,该俱乐部在武术培训市场以训练严格、专业化和高水平闻名,已经形成了垄断,许多想要获得高考加分的学生都前去报名培训。据当地媒体去年报道,该俱乐部走出了20名清华北大生。

    交了两万元培训费,但我们没有“花钱买分”

    “我们学校的通过率为什么会这么高?一方面当然是有赛程制度的漏洞。但另一方面,我们当时的训练确实十分艰苦,尽可能地向专业水平接近。所以才能在比赛中拿到名次,这个分不是花钱买来的。”

    宫凯所在的年级共有15个班,每班约70名学生,当时共有28名学生报名参加训练。训练的艰苦是宫凯完全没有想到的。每周一、三、五晚上一放学,他都要饿着肚子在学校的运动场集合,开始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因为训练之后又要连着上晚自习,所以经常没有吃晚饭的时间。“如果遇到节假日没有课,就会清晨5点起床,整天整天地训练。”宫凯回忆道。

    高二时,宫凯通过俱乐部报名参加了当年的“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获得了市州组对练项目的第6名。“但拿到这个名次还不能获得武术加分,必须在高三时参加省里的资格测试,分数高于69.5分才能通过,拿到20分。”宫凯说。高三时,他通过了湖南省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获得了高考加分的资格。

    对网上关于“花钱买分”的质疑,宫凯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确实交了两万元的培训费和一些器材费,但是这些钱并不是拿去买分的,只是训练的培训费而已。我们也通过正规渠道报名参加了比赛、通过了资格测试,是经过自己的辛苦训练换来了高考加分。”宫凯说。

    他坦言,如果没有这20分,自己也可以上很好的大学,但是比起现在的学校和专业,还是会差一个等次。与宫凯一样,其他报名参加武术培训的同学也大多是学习成绩已经很靠前的同学,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希望通过这20分把名校坐稳;考名校有点悬的,希望通过这20分更上一层楼。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武术比赛赛程中的这个漏洞。”宫凯认为,现在高考武术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省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都标榜自己很专业、训练水平高。“我们学校获得高考武术加分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多。如果制度不改,这种现象是不可能避免的。”宫凯说。

    本报北京7月1日电

相关文章:
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 
湖南有关部门调查“武术加分”事件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