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像上访
叶铁桥
从年近不惑到年近花甲,整整20年,与其他很多上访者一样,杨道璋夫妇要为证明一些细枝末节的事实而耗费年华。
记者问,这样做值得吗?杨道璋的妻子代成玉老泪纵横:“不是我们想上访,是逼得没有办法,到了后面,没有其他出路了,只能一条道走到底。”
有些人说上访的人偏执,掇刀区信访局副局长阳玉峰就认为杨道璋很偏执,并举例证明杨“思想的偏执程度”。但杨道璋说:“不是我们想偏执,不也是被逼成这样的吗?”
20年来,这对夫妇上访的那些部门,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不少人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看到他们俩避之唯恐不及。有些人被他们堵了个正着,不是借口要开会就是外出,要不就是找别的理由把他们打发走,或者告诉他们“明天再来”。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0年晃晃悠悠就过去了。
查清和解决一个问题真的那么难吗?需要上访者和政府耗费那么巨大的成本吗?这里面,究竟有一种什么机制,或者什么样看不见的手在起着作用?
5月21日,荆门市风狂雨骤,当记者在荆门市掇刀区和白庙街道办多个部门寻求采访的时候,辗转由一个部门引向另一个部门。跑了一整天,去了近10个单位,联系了包括掇刀区纪委书记、组织部长、老干局局长、人事局局长及副局长、信访局副局长、白庙街道办书记及副书记后,却一直未能获得明确的解释。对于掇刀区声称调查过,杨道璋上班一事不存在顶替的情况,也未能得到任何证据证实。至于那些疑点,更无人作出解释。
这次采访多少看起来有点像上访,记者因此也深刻地领悟到了“老上访户”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相关文章:
谁动了我的工作
多个部门拒绝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