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为何频频出现质量问题
今年5月,北京首个限价房项目——昌平区旗胜家园楼盘,仅用手指轻轻一戳墙壁,灰土便纷纷下落,楼梯上很多混凝土已经落光,露出细细的钢筋。更有业主在网上爆料,该小区的墙壁还被大风吹裂。去年12月,该小区还出现楼内水管频被冻裂的现象。
除此之外,2009年被称为“墙脆脆”的海淀区西三旗瑞旗家园限价房,2009年一边荣登十大“魅力社区”榜、一边严重漏水的危改小区广渠家园,以及2007年卫生间大面积漏水的昌平区回迁房五福家园,也都因质量问题被曝晒在公众眼前。
事实上,不仅北京市的保障房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南京、武汉、杭州、广州、深圳等市都不乏这种情况。
武汉正量行房地产估价咨询有限公司的房地产估价师石虎说,是利润低导致保障房问题频出。
“保障房开发商的利润一般被限定在3%左右,不会超过6%,而这个利润是远远满足不了开发商的要求的。”石虎说,所以在保障房的建筑质量上,问题会多一些。
石虎表示,相较而言,商品房一个项目的利润则大概在30%,是保障房利润的10倍。
记者了解到,2007年由原建设部等部门印发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的经济适用性住房项目利润率按不高于3%核定;市、县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按成本价销售,不得有利润。
据2010年5月12日《中国质量报》报道,武汉市丽华苑小区开发商之一的中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预算部经理彭小刚就表示:限于造价原因,部分建筑材料只能使用“相关部门允许的材料”,如外墙墙面砖之间的沟缝,若采用防水涂料固然防水效果好,但实际使用的是水泥砂浆。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刘幸介绍,混凝土强度往往用C加上数字来表示,对于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一般会允许上下3%~5%的误差,而作为混凝土提供方,大部分往往会按照规范的下限生产,例如C30强度的混凝土,混凝土商往往就只做到C29,“现在混凝土强度普遍不够,但如果与标准相差太多,就是废品”。
刘幸说,如果混凝土强度不够,不仅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防震能力差,在平日也有垮塌的可能。
最近因揭露广州地铁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备受媒体关注的工程师钟吉章告诉本报记者:“这中间肯定是有利益驱动的,而监理方缺位显然是‘睁只眼闭只眼’,双方可能存在一些利益关系。”
除了利润被限制,导致某些开发商利欲熏心外,对于保障房质量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认为,层层转包也是常见现象,而在层层转包中,监管的缺失,导致问题重重。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说,层层转包是一个“通病”。“比如我是一个大的施工单位,把工程往下转包给别的施工方,一纸合同就将工程交给别人负责,而我一方面只收管理费,另一方面把给别的施工单位的钱压得很低,这样承包的施工单位没有办法,只能通过钻空子压低成本。”
虽然包括《建筑法》、《合同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多项法规条例都明确规定禁止违法分包,但清华大学这位教授说,“层层转包”的全国通病却未能治愈,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但他认为,也不应由此认为保障房质量就比商品房的差。“实际上政府对保障房的关注力度要比对商品房的大”,他说,“对于保障房的质量、设计应该更精心,要求应该更高。在有限的面积里怎么设计,难度更大,而且,保障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他说,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经常会对保障性住房项目进行质量巡查,“北京对于保障房质量的关注程度是很大的,国家对于建筑技术标准的规定也是比较齐全的,但是没有被执行好”。
他认为,出了问题,开发、供应、施工、监理等四方都难逃其责。“只能重罚,而不是加强教育的问题。”
本报北京10月14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