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跌宕起伏,但刚刚过去的2010年势必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年份之一。这一年,在2009年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的基础上,中国汽车市场继续狂飙突进,并最终顺利突破1800万辆;这一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终于在全球并购上迈出坚实的一步;这一年,中国汽车政策以鼓励开始,以限制结束,北京宣布的摇号措施,让年底车市犹如一出闹剧……
在广大读者朋友的积极参与下,经过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和中青在线汽车频道的联合调查,我们评选出2010年中国汽车业十大新闻。这些新闻事件,虽然已经成为过去时,但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却将在今后若干年甚至数十年内决定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势。
汽车产销突破1800万辆
再伟大的预言家,在2008年年底也不敢想象,短短两年的时间,中国汽车产销量能再次翻番,并打破美国创下的年度最高销售纪录。尽管最终数据还未出炉,但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800万辆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只可惜,汽车业还没来得及为高企的产销数据欢呼,相应的调整和限制就已经不期而遇。因汽车快速发展而引发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等,已经反过来制约汽车业的发展。特别是北京为治理拥堵而采取的摇号限牌措施,就像一块大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水里,引起了层层涟漪。
事实上,过于快速的增长同样不利于汽车业的发展,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在迈过了1800万辆大关的时候,我们更关注的是,汽车大国应如何更好地向汽车强国转型?中国汽车的品质和竞争力应如何进一步提升?
吉利收购沃尔沃
从2010年年初开始,任何与“吉利收购沃尔沃”有关的新闻都能引起巨大的关注。无论是最初的签订意向书,还是真正完成交割,还是工厂选址,抑或李书福有关沃尔沃的只言片语,都能立刻成为大新闻。
因为吉利收购沃尔沃,中国人终于首次拥有了一个国际豪华汽车品牌;也因为吉利收购沃尔沃,自主品牌汽车终于增添了战略转型和向高端发力的底气。然而,无论是“蛇吞象”,还是“穷小子娶了大明星”,吉利和李书福都应该时刻谨记:不要被一时的幸福冲昏头脑。与结婚相比,如何白头偕老,才是一个永恒的大课题。
丰田深陷“召回门”
刚刚过去的2010年,可以说是丰田的“本命年”。从2010年年初开始,丰田因“油门踏板事件”在美国遭遇调查,并引发大规模的召回。“蝴蝶效应”让丰田的信任危机很快由美国波及全球,当然也包括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3月1日,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本意是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没想到,发布会之后,一场更大规模的讨伐活动才刚刚拉开序幕。这一次,不仅有产品的质量问题,还有丰田对中美消费者的不公平问题,并上升到更深层次的民族矛盾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0年前9个月日系车的市场份额首次下跌两成,从领先德系车多达13.5%下降到5%,大有被追平的趋势。
电动车被上升为“国家战略”
自从“弯道超车”理论被提出后,有关新能源的话题总是能让人血脉贲张。2010年以来,国家更是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将纯电动车列为“国家战略”。未来10年,中央财政将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用于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在行政指令和巨额资金支持的作用下,新能源车的发展已经完全背离市场轨道,成为汽车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尽管到目前为止,国内新能源车领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技术成果,但一哄而上的乱象,却急需加以引导和规范。
国内兼并重组高潮迭起
从国家提出“四大四小”的发展格局后,兼并重组的浪潮就从未停息,2010年更是达到顶峰。无论是长安并购哈飞昌河、东风重组云汽,还是广汽兼并吉奥、广汽兼并长丰、北汽收购宝龙等,兼并重组成为大汽车集团进一步扩张产能和实力的主要手段。
马不停蹄的大肆扩张是长安在过去一年里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争夺中国汽车集团第一把交椅的野心显露无遗。而对于广汽来说,由于起步较晚,产品线还不够丰富,兼并重组是扩充产品线最快的方法。从产销数据看,2010年,上汽实现了300万辆的产销计划,一汽、东风和长安也都已接近200万辆的产销规模。“四大四小”的目标已经完成,这些汽车集团也开始向下一个5年计划挺进。
汽车新合资风起云涌
欧美经济的不景气,给汽车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包括通用、福特和欧宝等在内的汽车集团纷纷出售旗下品牌,而中国车企此时则像极了古代有钱的大户,在劳力市场上兜转,看哪位满意,就想出钱买回来。只可惜,这些落寞的汽车“贵族”,似乎没有那么好打发,他们不仅要看你有没有钱,还要考核你够不够资质。
走出去难,引进来就容易多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长安PSA和东风裕隆等新合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雷诺、路虎、斯巴鲁等还未在中国有合资公司的企业也摩拳擦掌。如果说第一次合资浪潮时,中国汽车业刚刚处于萌芽状态,需要市场换技术。那么,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新的合资公司是否也要与时俱进?如果还仅仅停留在车型引进方面,那相关政府部门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成立合资公司的必要性?
汽车集团排队上市
无论是扩产,还是兼并重组、海外并购,都需要钱。上市,是募集资金的最好办法。面对中国汽车的增长潜力,国内汽车集团开始试图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自身做大做强的目标。2010年,广汽集团率先上市,用资本的力量开始走上合资与兼并的道路,而一汽、北汽和奇瑞等企业也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人事调整,与时间赛跑,希望尽快登陆资本市场。
经销商同样开始图谋上市抵御未来车市中的风险,2010年,随着中国变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汽车经销商成为投资的热点。多家汽车经销企业奔赴中国香港、美国上市,索罗斯也下注中国的正通汽车。而在余下的名单中,不乏像“庞大”这样的经销商集团也在排队静待证监会的批准上市。“不在上市,就在去上市的路上;不在收购,就在被参股的路上。”这俨然成为过去一年中国汽车企业和经销商的真实写照。
合资自主蔚然成风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广州车展上,合资自主成为最大的热点和看点。包括广汽本田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和东风日产启辰等在内的合资自主车型出尽风头。对此,业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是合资自主对本土汽车品牌是个致命的打击;另一种观点认为,合资自主有利于合资中方掌握核心技术,是市场换技术的新阶段。
据悉,在“十二五”总体规划中,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将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相关部门将是否有自主项目和新能源项目,作为审批新产能的两大条件。尽管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我们的本土品牌已经开始成长起来。但是,在合资自主蔚然成风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呼吁,要给真正的本土品牌更多政策上的保护。
北京出台“史上最严治堵令”
“北京治堵”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2010年12月23日下午3时北京治堵新政出台,摇号限牌政策被证实,“限购令”的最后期限是当日24时前。当晚,北京的“抢车”狂潮被推向顶峰,众多4S店和购车者一夜无眠。然而,购车的疯狂于24日戛然而止,北京车市也迅速跨入“寒冬”。
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谁都明白拥堵的滋味儿,也能理解治堵背后的无奈。然而,当民众为城市交通而做出牺牲时,相关管理部门就更要从自身做起,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等。这些,不应该仅仅是空话套话。事实上,交通问题并不仅仅是北京的问题,包括广州、深圳、杭州和成都等城市也都一个个相继奔着“堵城”而去。因北京治堵而引起的效仿作用,才是让业界最为担心的事情。
鼓励消费政策全面退市
从车市狂飙突进的那天起,车市刺激政策全面退出就已在预料之内。从2011年1月1日起,车辆购置税恢复至按10%的税率征收,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也集体退场。可以说,刺激政策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出台的,而这波“政策市”也将中国车市带上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当全球汽车销量下滑至6300万辆,同比下跌8%时,中国汽车销量却同比猛增46%,以1364万辆跃居世界第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各个政策在刺激车市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随着刺激政策的全面退出,之前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也付诸东流。如何既让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又能鼓励节能减排的小排量车的发展,是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汽车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抑大扬小”,这个提了多年的汽车消费观念,在新的2011年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报记者 黄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