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太多了,一个月差不多要两千块,比我工资还高。”邹女士的孩子在武汉市育才小学上学,她所说的费用是女儿在课外教育上的花费。
邹女士的女儿上五年级,除了学校的课程以外,还报了网球、钢琴、芭蕾、书法、游泳、奥数、作文和英语等辅导班。“不仅是学费,还得买各种器材,学钢琴得买钢琴,跳芭蕾舞得买衣服、鞋子,学网球,你至少要买个像样的网球拍吧。”
据权威部门统计,2009年,武汉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85元,显然,邹女士一年花在女儿课外教育上的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了。这些年,随着“幼升小”、“小升初”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长被逼着给自己的孩子报更多的课外班,向课外教育市场上扔更多的钱。这也导致了中小学生课外教育市场的异常火爆。
北京一位家长在估算了暑假给孩子报的几个兴趣班和托管班总计1万多元的费用后无奈感叹:“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时间我就会破产的。”
不同城市三个普通家庭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费用明细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普通家庭为孩子的课外教育所支出的费用,中国青年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北京、郑州、武汉的几个家庭,看看这一年他们分别给自己的孩子花了多少课外教育费。
胡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市丰台区师范附属小学上学。为了迎接小升初,胡女士儿子的课外辅导班主要是奥数和英语。
“奥数班一个学期2495元,英语班一下子交了两年半的,共12800元。”胡女士给记者算账,按照一年两个学期的奥数班计算,一年的课外班费用为10110元。
“寒暑假也会报班,每次课160~200元左右。”胡女士说。
以寒假上课10天,暑假上课30天计算,再加上平时的奥数和英语班,胡女士一年在儿子课外辅导班上的花费至少在16500~18110元。
依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2009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38元,以此计算,胡女士每年花在儿子课外班上的费用占到一个普通北京居民全年可支配性收入的61.7%~67.7%。
郑州市张女士的女儿在三十九中读初二。
“她上补习班的时间太长了,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现在。”张女士说,“女儿现在每周三、周五下午放学后都要去上英语班,周六、周日上数学班和物理班,周日晚上还有个小提琴班。”
其中数学和物理班都是每学期800元,两门课一年的学费是3200元。英语是一学期1500元,一年的费用是3000元。
“还有小提琴班,这个更花钱。”张女士说,“一节课最少70元。”
“再加上假期的补习班,一学期的费用至少要5000多元。”张女士说,一年下来也要超过1万元。
2009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17元,张女士女儿一年在课外班上的花费占郑州普通城镇居民一年可支配收入的58.4%左右。
而本文开头提到的武汉邹女士,他们一家一年花在女儿课外辅导上的费用远远超过一个普通武汉居民一年的全部可支配收入。
要用省大钱的“气魄”去花小钱
随着家长的热捧,校外培训费用也在水涨船高。
有媒体报道,今年广州几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对其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价,涨价幅度在10%~20%,上海、青岛等地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记者2005年初在北京采访时,一个三年级学生一学期的奥数基础班费用在1000元左右,而现在,类似的课程已经涨到了2000多元。
学费打着滚儿地涨价,报名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也在打着滚儿地上涨。
中小学课外培训市场完全显现出股票牛市的特点:买涨不买跌。
与经济有关的事件都会遵循这样的原则: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较大的投入就是为了更大的产出。
那么,家长不断追加孩子的课外培训费用,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回报呢?
“我们现在花钱给孩子上补习班就是为了将来小升初。”北京的胡女士说,重点中学挑学生,考的都是奥数和英语,如果孩子能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就可以省下一大笔择校费。
这两年各地都出台了很多政策遏制择校,但客观事实是,政策的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择校之风,反而增加了家长择校的难度。所以,“如果不能凭本事考上好学校,到时候有钱也不一定能花得出去。”很多小升初的家长都是这样的心态。
“想花钱花不出去”就一定会有人想到提高筹码。
以北京为例,前几年的择校费一般在3万元以下,现在已经涨得“没边儿了”。
北京的李女士孩子已经上了中学,想想当年的小升初现在还“后背发凉”。李女士最终花了11万,让女儿上了北京郊区一所重点中学。据李女士介绍,她花的钱不是最多的。
有后面可能的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大钱”比对着,眼前培训班的费用显得就是“小钱”了,所以,家长们自己解嘲:“用省大钱的气魄去花小钱,心里就不那么难受了。”
于是,家长们将大把大把的钱砸进了培训市场。北京市统计局的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在“培训”这一项上的支出比2008年高出了73.4%。
这样的“投入”使得各地的中小学培训市场风生水起,2010年,两家以中小学课外培训为主业的民营培训机构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据业内人士分析,成功融资之后,在今后至少十年之内他们将有稳定的发展。
校内暗流将孩子推向培训市场
其实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多数家长都是在教育市场上被一股股的力量推动着,这里走走、那里走走,颇为被动。
武汉的邹女士说:“有些班是我们必须上的,有些班是老师暗示要上的。”
王女士的女儿在北京市丰台区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上学,她介绍,现在女儿在学校里的每一次数学考试,最后一道题都是奥数题。
有一次,女儿周末刚刚在课外奥数班上学了一道题,没过几天这道题就出现在了学校考试的试卷中。
一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那里大约有10%~15%的老师是在校的中小学老师,“在我们这儿只用周末时间上课,就能比他们在学校里挣得多”。
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总裁曹允东介绍,他们那里教课的老师最低工资是每个小时130元,稍微有些经验或教得稍好的课时费就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元。老师在他们那通常一天上6个小时。
按照这个价码计算,一个在校的中小学老师在培训机构教课,一个周末就可以挣到2400元,一个月就能拿到将近1万元,一年下来就能挣上10万元。
这样的收入诱人吗?
难怪会有老师暗示学生要到外面报班;难怪会有一些老师上课完全不照顾那些没有上过补习班的学生。
部分在校老师已经成为一股暗流,正在推着学生和家长进入校外补课的大军。
学生在校外补课、老师在校外兼课、家长的钱都涌向了校外辅导班、学校考试要选用校外辅导班的试题、名校选拔要看校外竞赛的证书……
校外和校内教育力量的对比已经在发生着变化。
面对这些,一位家长说:“课外辅导班成了正餐,学校的正常教育变成了餐后甜点,太奇怪了!”
本报记者 樊未晨 实习生 邱 翔